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服务4000余名临终患者的山西医生:宁养路上不退休

2019年08月16日 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服务4000余名临终患者的山西医生:宁养路上不退休
    牛润桂入户探望患者。 受访者供图 摄

  中新网太原8月16日电 题:服务4000余名临终患者的山西医生:宁养路上不退休

  作者范丽芳

  “我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告诉我,陪伴和照顾是何等重要,宁养院的工作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感悟。”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主仼牛润桂从事医师工作35年,从事临终关怀工作11年。

  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要求医师在缓解患者身体痛苦的同时,注重心理关怀,认真观察、耐心倾听、同理感受、陪伴帮助。

牛润桂入户探望患者。 受访者供图 摄
牛润桂入户探望患者。 受访者供图 摄

  从医之路

  1979年牛润桂高考题名,面对专业选择时举棋不定,“后来听父亲说,我小时候,奶奶腿上长了肿瘤,每天痛得呻吟不断,但因身处缺医少药的年代,只能忍着”。想至此,牛润桂将五个志愿选项全部填了“临床医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牛润桂被分配到山西省肿瘤医院,成为一名临床肿瘤内科医师,工作忙碌而充实,本想可能就这样工作到退休,同事的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想法。

  12年前的一个早晨,门诊医师在电话中请示牛润桂:一位患者家属要求为患者止痛治疗,但患者已无法来院就诊,医师很想帮助他,却苦于“门诊医师不得离开岗位去患者家里诊查”的规定。

  牛润桂不忍袖手旁观,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征得同意后,她带领科员临时承担起了出诊任务,因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下班时间进行。同时,牛润桂着手查询国内这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其间,她了解到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计划“人间有情”项目,经审核批准,2008年8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挂牌,该省第一支宁养队伍成立。

  千言万语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成立至今,已服务4300名患者,李嘉诚基金会的服务温暖了4300个家庭,每个家庭也都带给牛润桂和她的团队不一样的感动和感悟。

  “初见我们时,丁大爷说,他这一辈子虽然很苦,但在最苦难的时刻总能遇到好人相助。”牛润桂讲述道,太原近郊农村的丁大爷年轻时老伴去世,独自一人将一双儿女养大,在他50岁时,儿子不幸患尿毒症,5年后也留下两个孩子离开人世,丁大爷只能打起精神四处打工养活两个孙子。

  7年后,丁大爷被诊断为食管癌、肺癌,他最不放心两个孙子,四处打听,终于找到好心人帮助抚养两个孩子直到成人。2014年7月22日丁大爷因肝内多发病变,肝门、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导致上腹部持续绞痛,接受宁养服务。

  “再次探访丁大爷,他高兴地指着地里的玉米说,庄稼丰收了,能有2万块的收入,我问他,打算怎么花,他说给孙子留一部分,剩下的还想再看看病,想再陪陪孙子。”一个个这样的故事,让牛润桂时常记起李嘉诚先生的话,“晚期癌症患者曾对社会做出过贡献,现在他们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疼痛,如果我们能够解除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事留在记忆中,安宁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途,那就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宁养之心

  “我从家里带了些衣服,给患者女儿穿。”

  “我想再和家属谈谈,他们的父亲很想回到自己的房子里住,应该满足他的心愿。”

  “宁养医疗服务的工作,洗涤着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心。”牛润桂说,经过11年发展,宁养工作已得到社会、医院、患者家属的认可,宁养团队人员从5人增加到8人,还有60多位宁养义工,其中30多位是曾经接受过宁养服务的丧亲家属,该团队曾获“感动团队”“巾帼标兵”“重视全人关护”等荣誉。

  因为宁养院的工作,牛润桂在当地高校开设了纾缓医学课程,带教出5名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完成两项关于临终关怀、全人照护方面的省级科研项目,“可以说,李嘉诚基金会和宁养院一路陪伴我成长”。

  再过一年,年满60岁的牛润桂即将退休,“但在宁养工作的路上,我永远不会退休”。(完)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