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神经外科医生胆大心细技艺精湛:在脑袋里“拆弹”

2019年08月28日 13:18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在脑袋里“拆弹”,缝合发丝粗细的血管

  浙大二院有一批胆大心细的“小李飞刀”

  电影《奇异博士》的开场,神经外科医生斯特兰奇博士从一个濒临死亡患者的脑干附近取出一枚子弹,让患者起死回生……

  这虽然是电影中的场景,但现实生活中的神经外科医生同样也是胆大心细,技艺精湛。他们大部分操作都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几倍甚至十几倍来进行,而真实场景里,手术刀下可能是几毫米粗细的血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外科医生中的“小李飞刀”。

  但是,脑血管疾病往往来势汹汹,发病急,病情重。如果高危人群自己不注意防范,发病后耽误治疗,那武功再高的小李飞刀也束手无策。

  11岁男孩突然头晕眼斜

  脑袋里查出罕见动脉瘤

  豆豆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平时活泼好动,喜欢运动,从小到大身体都不错。但一个多月前,他上课时突然头晕,还出现双眼斜视,时间长达1分钟。

  老师通知家长后,就赶紧把他送到了当地医院。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豆豆颅内有一处明显的占位,后诊断为动脉瘤,直径在15毫米左右。这是导致他癫痫症状发作的罪魁祸首。

  虽然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在整个人群里面并不低,但是儿童颅内动脉瘤却很少见,而豆豆还是复杂的大动脉瘤,更是少之又少,只能在学术期刊上找到零星的病例报道和总结。在当地医院医生的推荐下,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浙大二院神经外科。

  “这个患者是少见、复杂的大动脉瘤,而且他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将有生命危险。尽管这个手术难度极高,我们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神经外科王林主任医师介绍说。

  “拆弹专家”显微镜下操作8小时

  在2毫米粗细的血管上细心缝合

  经过反复的讨论,最后王林医生团队确立了原位血管重建的手术方案:把动脉瘤近端血管离断,切除动脉瘤;然后取一段手上的桡动脉,和大血管的分支一一吻合上。

  如果说动脉瘤就像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那周围密集交错的血管就像复杂的排线。医生化身“拆弹专家”,小心翼翼地切除、缝合,解除危险警报。

  王林医生说,术中一共有4个吻合口,他们需要在直径2毫米的粗细的血管上缝合10几针,全程都在显微镜下操作,“深部血管吻合难度更大,需要极其精细的操作和耐心。”

  这么精细的活儿,外科医生们是如何练就的呢?团队的徐航哲医生告诉钱报记者,他们平时都是用鸡翅、老鼠身上的血管练习,“基础的就是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缝合直径1mm的大鼠颈动脉,一共缝合8针,不能漏血。”

  经过长达8小时的手术后,王林医生团队终于顺利摘除患儿的动脉瘤,并成功重建血管。术后,医生又给豆豆拍了一个CT片子,此时他颅内血管的形态已经跟正常人一模一样,几乎看不出手术的痕迹。

  聚餐喝酒后回到办公室

  杭州某体检中心负责人再也没有醒来

  每天,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兼脑科中心主任张建民的微信都会收到好几条同行发来的业务探讨,其中大部分都是脑卒中的病例。这几年,他发现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不乏3、40岁就爆发脑卒中的中年人。

  最近,省内某三级医院的同行给他发来一张脑溢血的片子,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患者,而是该院体检中心50岁出头的负责人汪医生。

  汪医生本身就是心血管专业出身。“注意饮食、戒烟戒酒、保持锻炼,‘三高’患者要按时吃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这是他对患者和朋友叮嘱得最多的话。

  但作为一个高血压患者,汪医生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些。他有高血压病史多年,40多岁就查出了高血压,虽然配了降压药,但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吃,根本谈不上有效控制高血压了。

  出事当天中午,汪医生和一帮老友聚餐,席间觥筹交错,大家不知不觉喝下不少酒。聚餐结束,他独自一人回到医院,开着空调趴在办公室上睡觉。

  直到下班时间过了好久,同事见他办公室还亮着灯,推门进去一探究竟。办公室凉飕飕的,冷风呼呼地吹着,身上还带着酒气的汪医生已一动不动地倒在了地上。身边一堆呕吐物。

  经过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溢血。医生判断,汪医生原有高血压,酒后血压升高,再加上空调低温的刺激,导致血管收缩,突发脑溢血,抢救时已经距离发病过去了几个小时。从片子来看,脑出血部位正好位于最关键的中枢部位,且面积很大。他们紧急求助了浙大二院的张主任前来会诊,但最终还是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体检医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了。虽然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但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所以还是要不断向公众灌输这些理念。”

  张主任建议,有高血压等“三高”病史,心脏病及脑卒中家属史,肥胖又不运动及抽烟喝酒、高盐高热量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可以在每年一次的体检中增加颈动脉B超,头颅磁共振、或必要时加做磁共振/CT血管造影等额外项目,定期监控脑血管的健康状况,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张冰清)

【编辑:姜雨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