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办中小学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专家:很有必要

2019年09月14日 09:51 来源:中国之声 参与互动 

  重庆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为啥民办要与公办脱离?

  ​​据中国之声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使得我国的民办中小学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有的民办学校肆意抢夺公办学校的师资和生源,以至公办学校被挖空;有的公办学校的负责人打着民办公助的旗号,实则自己开设一家民办学校,大肆敛财,这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情绪。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中小学。通知中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等等。

资料图:小学生领取新课本,迎接新学期。<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司马天民 摄
资料图:小学生领取新课本,迎接新学期。中新社发 司马天民 摄

  教育从业者表示公私不分让老师和学生都无法受益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11号发布的这个文件,只有十三条,不到2000字。其中有十一条明确提及民办学校。而对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关系的规定,表达得非常直接。比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对于已经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增派管理干部和教师,参与举办的收入纳入市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公办和民办学校必须独立招生,不得混合招生。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中,公办学校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各区县政府要完善公办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本行政区域公办中小学建设,要切实保障本行政区域内公办教育资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名校竞相举办民校,由此出现产权不明、“公”“民”不分等问题,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这一现象,在不少地方都普遍存在。公办名校举办民办中小学,为什么会如此普遍?一位在公办校所举办的民办中小学中任教的老师坦言,三大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现状。一个是公办中小学需要资金改善软硬件环境,第二个是社会资本参与教育需要优质的师资来赚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了,收入水平提高了的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好多学校下面都带有一个私立的分部,可以收钱,要不满足不了老师的需求,天天上课上到晚上十点多,你如果不给老师这部分补贴也不行。另外就是私立学校,如果让它单纯的搞私立又搞不动,家长也要问学校有没有公办老师。民办学校的老师跳槽的几率太大了,流动性比较强,所以说家长也不太放心。”

  这位教师认为,这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私不分:“我们是领着财政的工资,学生都是民办的,收费一年像我们这初中就是6000块钱,还有新盖的一个学校是一万多,一年两学期。我感觉也不是太合理,其实我们就等于给人家老板干活啊,但是政府给我们发的工资,我们从他们手里拿到的,只是一些课时补助,一个月千把块钱。就是你自己注册一个学校换个牌子,然后你就去高收费。说白了,你不就是想收钱吗,什么都没变。真正应该公私分家,公就是公私就是私。”

  专家:划清私立公立界限,能让基础教育摆脱马太效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民办中小学都被认为是公办中小学的一个补充,二者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但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情况就是很多民办学校,他招收的生源比公办学校更好,也就是说,很多的家长更相信民办学校。然后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去。而且民办学校由于它这个管理、办学的效率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它确确实实比现有的部分公办学校效率更高,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所以最近新的情况是,民办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了公办学校,形成了新的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那么,通过行政干预,能不能改变新出现的状况,让承担着基础教育职责的公办学校,能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储朝晖认为,严格划清公办中小学与民办中小学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可能地转成私立学校法,对私立学校的办学主体,它的责任和权利做明确的界定,它跟公立学校之间的边界也更加清晰,才有可能更有效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肖源​​​​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