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玉印的扶贫“攻心计”

2019年10月15日 15: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黄玉印的扶贫“攻心计”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题:黄玉印的扶贫“攻心计”

  新华社记者丁铭、李云平、魏婧宇

  4年前,刚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大库联乡康卜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玉印拿着自己设计的“贫困户心理调查表”入户走访时,贫困户笑他“城里书记净搞虚的”。4年来,黄玉印根据贫困户的心理情况和性格特点,针对性地解决扶贫中遇到的问题,摸索出一套扶贫“攻心计”,村民们都说“黄书记的工作,件件都做在了我们的心坎上”。

  2015年,刚到康卜诺村的黄玉印在王家梁自然村入户调查时,发现缺水是当地发展的最大阻碍。他决定申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王家梁村通上自来水,但是他的方案却遭到村民张志明的强烈反对。

  “通自来水方便生活又不用自己花钱,咋会有人不同意呢?”黄玉印怎么也想不通。他多次走访张志明的邻居和亲戚,得知张志明家中有口深水井,村民缺水时经常来他家借水,这让他很有面子。他反对通自来水,是怕以后没人来借水,影响他在村里的声望。

  摸清张志明的性格,黄玉印有了主意,“既然他好面子,就让他在通自来水这件事上挣一个面子,这样他就不会不同意了。”在开村民大会时,黄玉印安排张志明第一个发言表态。张志明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为了不掉面子,他当着全体村民的面同意了通自来水的方案,王家梁的自来水工程顺利开工。

  只有12户村民的卞家村,位置偏僻、可耕土地少,是康卜诺村辖内发展最慢的一个自然村。2017年,当地政府将卞家村列入异地搬迁项目村,准备将12户村民迁入新村。

  然而异地搬迁规划出来后,一多半的村民却说不想搬走。黄玉印到12户村民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发现村民们不愿搬家的理由各式各样,有的担心新村没地方养羊,有的老人不愿离开祖辈留下的旧房子。

  养了60多只羊的薛凤德多次表示不愿搬迁,担心到了新村没地方放羊。他说:“我的旧房子加上院子有500平方米,根据政策搬到新房子后,房子加院子只有300多平方米,这么多羊住哪儿?”

  “扶贫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考虑每个贫困户的实际需求。”黄玉印说。他因户施策,将薛凤德等4户养羊村民的新房子安排在新村四个角上,这里向外延展的空间大,可以在墙外的空地上加盖羊圈,方便进出放羊。

  对于安土重迁的老人,黄玉印则是给老人讲新村的好处。“老房子住了几十年,墙也软了,地也软了,这么大年纪住着不安全。到了新房子,砖墙结实又保暖,还通了自来水。”

  黄玉印因人而异进行思想工作,12户村民最终全部同意搬迁。搬到交通便利的新村后,村民外出打工更为方便,每名劳动力每年的务工收入平均比之前多了3000多元。

  在黄玉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人的性格和家庭情况:谁胆子小,发展产业要多鼓励;谁比较莽撞,要提醒他不要蛮干;谁在村里人缘好,可以发挥带头作用;谁和谁家有矛盾,要避免两家起冲突……

  “扶贫工作是个精细活,遇到的情况千头万绪,但是根据大家的性格和家庭情况,能够找到打开心结的钥匙,柔性地解决问题。”黄玉印说。

  康卜诺村刚开始养牛脱贫时,有的村民胆小不敢尝试,担心养不好赔钱,黄玉印向他们介绍补贴政策和养殖保险情况,鼓励他们进行养殖;有的村民盲目扩大养殖,黄玉印又向他们介绍市场规模和风险情况,建议他们减量提质。目前,全村有47户贫困户家里养着“脱贫牛”,每头牛每年能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

  黄玉印通过“攻心计”,将扶贫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他根据村民的需求,引入马铃薯种植与加工、黄牛养殖等产业,为贫困户开辟稳定的增收途径,目前康卜诺村58户贫困户已有37户脱贫,剩下的将于今年底实现脱贫。

【编辑:丁宝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