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旱极”敦煌生态恶化势头得遏制 亟待异地调水“守绿”

“中国旱极”敦煌生态恶化势头得遏制 亟待异地调水“守绿”

2019年12月29日 1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兰州12月29日电 题:“中国旱极”敦煌生态恶化势头得遏制 亟待异地调水“守绿”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12月隆冬时节,一场酣畅降雪使得素有“中国旱极”之称的甘肃敦煌披上“银装”,鸣沙山下蓄水坝里的水面多已结冰。这座戈壁城市进入一年最冷季节,但频繁亮相的野生动物却呈现出“满目生机”。

资料图: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鹅喉羚在觅食。图/文 高鹏 王耀
资料图: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鹅喉羚在觅食。

  雨雪天气趋增多、鸣沙山麓发新芽、野生动物频抢镜、月牙泉身形渐“丰满”、中国最长“倒流河”疏勒河断流数百年重现“大河西流”盛景……今年以来,过去多年身陷“生态困境”的敦煌因生态“硕果”持续成为关注焦点,亦为当地民众“朋友圈”里津津乐道的“炫资”。

  作为阻止库姆塔格沙漠东移、保护敦煌、保护莫高窟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视为未被沙漠吞噬的“绿色传奇”,其近年生态恢复效果尤为显著。

  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振明介绍,敦煌西湖保护区的湿地萎缩势头已得到遏制,森林质量明显提高,保护区形成三处面积较大的水域,野生动物新记录增加了12种,荒漠生态得到较好保持。如十几年前鲜见的濒危物种野骆驼已不属“稀罕”,试验性放归的普氏野马种群稳步扩大。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的敦煌,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绿洲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据科研机构研究,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39.9毫米,而蒸发量达2396.6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仅有10毫米,故被称为“中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人口增加和水资源过度利用,敦煌生态持续恶化,直接影响敦煌及周边县市、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国官方对此高度重视。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年)》,意在通过月牙泉恢复补水等“八大工程”,持续加大敦煌生态治理力度。据了解,目前除“引哈济党”工程项目尚在审批、敦煌市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仍在施工外,其它6项工程均已完工投用。

  “刚开始恢复党河和疏勒河河道的时候,河道两岸树木、低矮的草和红柳、梭梭一年四季都比较枯黄。经河道疏通后,两岸的绿色逐年浓郁。”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计划合同科副科长肖海邦说,这些变化只历时三四年,若持续三十年,敦煌北部和西北生态屏障将能够恢复起来。

  据敦煌市自然资源局最新统计显示,近年来,敦煌境内野骆驼、野马、北山羊、雪豹、黑颈鹤等一大批野生动物和红柳、胡杨等上千万亩天然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当地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减少61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8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8%。

  今年10月底,疏勒河河道生态水流经玉门关和敦煌西湖到达尾闾的终端湖哈拉齐。“哈拉齐水面已超过5平方公里,这对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和迁徙候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孙志成表示。

  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调度中心副主任汪婧表示,近10年来,敦煌及周边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往年的数十倍。但如遇枯水年,要确保哈拉齐的存在,仍需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引哈济党”工程(从青海大哈尔腾河调水至敦煌党河水库)的实施。(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