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最后一次春运,不想留遗憾”

“最后一次春运,不想留遗憾”

2020年01月18日 01:53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高铁添乘员老曹即将退休,最后一次参与春运服务保障
  “最后一次春运,不想留遗憾”

  1月16日,曹会朋确认车上安装的便携式添乘仪,该仪器能在列车行驶中测量轨道平整度。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为更好观察线路情况,老曹佝偻着腰,身体与大腿始终保持135度的弯腰姿势。

  “曹师傅早呀!”1月16日早上4点整,刚刚结束线路巡检的铁路工务人员返回宿舍准备休息。这时,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高铁工务段确认车添乘员曹会朋如往常一样,早早收拾完工作设备、穿戴整齐,步行前往北京南站。

  每天,每条高铁线路开行的第一趟车,都是不载旅客的“探路车”,又被称为确认车或动检车,用来确认设备状态,检测线路参数是否达到高铁开行条件。

  5年前,拥有十几年高铁工务经验的老曹转岗成为了一名高铁动车组添乘员,扫除高铁线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老曹今年54岁,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这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春运服务保障。

  可能影响行驶安全的因素再不起眼也不能放过

  凌晨3点半,一阵闹钟声唤醒了老曹,稍微定了定神,他起床收拾东西。生物钟也都按照这个节奏来,四天一个班,上四天休息两天。

  老曹的工作是添乘京沪高铁由北京南站到天津西站间的“探路车”。这辆车上只有4名工作人员,除了司机和机械师,就是工务确认车添乘员和供电确认车添乘员。只有经过他们确认,这条高铁线路才能开始新一天的载客运行。

  清晨5点09分,DJ7487次列车驶出北京南站。上车后,老曹从背包里掏出好几件工具,最重要的是一台便携式添乘仪,它被平稳地码放在司机座椅的后方。如果列车异常晃动,机器就能勘测到,再结合视频监控捕捉的画面判断导致问题的原因。

  除了设备辅助,工务添乘员的经验更是必不可少,有可能影响列车行驶安全的因素,哪怕再不起眼,也不能放过。“沿线有哪些重点设备得心里有数,还有道岔状态是否正常、轨道上有无异物、线路上有没有被遗留下来的各类工具。”老曹表示,如果这条线路刚完成维修精调或大型施工,就要格外注意。

  如果遇到大风、降雪等极端天气,跑完早上这趟添乘确认车,老曹还得“加乘”——跟着后续列车再多跑几趟。

  前段时间,北京、天津下了一场大雪,对高铁线路造成了一定影响。那天早上,老曹反反复复跑了好几次,把所有点位都检查了一遍,确认符合开行条件,并上报给行车调度、指挥中心后,才算最终完成工作。

  全程弯腰135度紧盯轨道 不放过任何细节

  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旁观者很容易把工务添乘工作误认为是简单的“站着”和“看着”。“每天早上的确认车是为后续乘车的旅客‘扫雷’,我们要用尽一切手段排查风险,哪怕是列车进出站时发生轻微晃动,也要用身体感受,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曹会朋说。

  列车行驶中,工务添乘员双眼紧盯前方,还要留意便携式添乘仪的反馈信息,如果线路出现异常,机器下方的报警灯就会闪烁。随着列车时速的不断加快,老曹的视线几乎是固定在眼前的轨道上,仍会用余光留意线路两侧的护栏状况。

  高铁动车组列车采取了流线型设计构造,车头处玻璃的最高点只有1.5米左右,身材高大的老曹站在司机室内只能佝偻着腰,半个多小时内,身体与大腿保持着135度角的弯腰姿势。

  老曹还记得第一次添乘高铁确认列车时的“窘境”。“站直了或者坐下都不便于观察线路情况,弯着腰又得浑身拿着那股劲儿,别提多难受了。”老曹说,虽然难受却又不能挪窝儿,只能不眨眼睛地盯着轨道,用一种非常拧巴的姿势坚持站完了这趟确认车。后来经过师傅的指点,老曹自己也不断摸索,才找到了最便于观察的姿势。

  早上5点45分,列车抵达天津西站,老曹立即拿出工作手机与行车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还不忘汇报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DJ7487次,设备一切正常,但天津西站这边有比较大的雾霾,得提醒司机注意下。”

  老曹常常跟徒弟说,咱们就是运营部门的一双眼睛,任何可能影响运营的情况都不能放过。

  父子都是铁路人 不把过节当回事儿

  京沪高铁线上,每天7点22分,G9002次高铁列车载客由廊坊驶向北京南站,这是两地间每天第一趟高铁列车。

  同样的,老曹每天也要添乘确认车,对线路开行状态进行确认。他先后经历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的联调联试至开通,不知道曾为多少趟飞驰而过的动车组“开道趟路”。

  1988年参加铁路工作以来,老曹始终没离开“工务”这一行。

  2007年,京津城际开通前夕,作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他被抽调到京津城际参与筹备和联调联试工作。京津城际是我国内地首条按照350公里时速打造的高铁线路,所有都要从零开始,而且作业标准还要高上一大截,只能靠着原先的经验一点点摸索。“就拿轨道来说,打磨的差值必须控制在正负1-2毫米之间,精度提高了好几倍。”

  那段时间,为了尽快适应新设备,老曹总是“厚着脸皮”让学历高的年轻人教自己,记不住的就拿个小本子写下来,每天泡在单位,陪家人的时间远没有跟道尺和打磨车呆在一起的时间长。

  在自己的影响下,老曹当兵的儿子退伍转业后也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今年春节,他们父子二人都要坚守岗位,“我们铁路人其实真不把过节太当回事儿,一家人几乎没在一起吃过年夜饭。”

  还有一年,老曹即将退休,这是他参与的最后一次春运服务保障任务。每年这时候,他身上的担子都格外重。由于夜间增开高铁列车,留给铁路部门利用没有列车开行的“天窗点”进行巡检的时间非常有限,巡视线路的重任就落在老曹这样的确认车添乘员身上。

  “恨不得眼皮都不眨一下,生怕遗落下什么隐患没有排查到位,今年是我最后一次春运,不想留遗憾。”老曹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