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雪域高原青稞“脱单”记

雪域高原青稞“脱单”记

2020年01月27日 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资料图:农牧民在地里收青稞。 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新春见闻)雪域高原青稞“脱单”记

  中新社香格里拉1月27日电 题:雪域高原青稞“脱单”记

  作者 缪超

  若是询问雪域高原土地上能种植什么农作物?几乎所有人的答案只有一个——青稞。

  近日,记者踏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这片雪域高原看到,当地将高海拔、高寒土壤的“缺点”转化为“优势”,青稞成功实现了“脱单”。

近日,记者踏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这片雪域高原看到,当地将高海拔、高寒土壤的“缺点”转化为“优势”,青稞成功实现了“脱单”。图为1月17日,收获的药材堆满仓库。<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近日,记者踏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这片雪域高原看到,当地将高海拔、高寒土壤的“缺点”转化为“优势”,青稞成功实现了“脱单”。图为1月17日,收获的药材堆满仓库。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迪庆,平均海拔3300米,境内耸立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格宗雪山、石卡雪山,传统上属高原高寒半农半牧地区。

  今年50多岁的藏族松建忠家住迪庆香格里拉小中甸镇和平村,“小时候,我帮着爸妈种地,气候寒冷只能种出青稞,每年只能收获一次,产量只能够吃饱肚子。”

  后来,适应力强大、生命力旺盛的马铃薯顽强地“爬上”高原,与青稞作伴,结束了当地农作物单一的历史。他回忆,马铃薯曾一度从外界换回来大米,“但10公斤马铃薯换1公斤大米,价值仅比青稞好一点。”

  成年后,松建忠在小中甸经营一家商店,销售百货和中药材。因此,他知道一些中药材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如木香、重楼、当归、秦艽、附子等中药材,适宜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气候冷凉的地方种植。”

  2011年,他将所有的本钱都拿出来,在和平村租下百亩土地,试种重楼和木香两种中药材。“迪庆土地的缺点,也正是它的优点。”

  如今,松建忠依靠中药材种植成为千万富豪,在“松建忠效应”下,当地农户纷纷在高海拔、高寒的土地上种植中药材。

  青稞身边来了一群“高富帅”。松建忠告诉记者:“仅秦艽一味药材,每亩年产值可达9000元(人民币,下同)。”

  而在香格里拉建塘镇尼史村,青稞地去年迎来一位“香艳女郎”——车厘子。藏族村民卓玛说:“去年村里有人家种出了车厘子,像玛瑙宝石一般,味道甘甜,收购价1公斤50元。”

  车厘子喜欢冷凉干燥,卓玛表示,春节后她将拿出部分种植青稞的土地,种上车厘子。

  往香格里拉以西200公里的维西县,海拔略有下降,但这里由深邃的峡谷、崎岖不平的土地构成。

  余建新所在的腊普湾村就被两座大山夹峙,他回忆,早年腊普湾村土地上仅有白菜一种蔬菜,如今每年村里会种植超过40种蔬菜。“不需要搭大棚,选择对海拔高度就可以。”

  维西县虽地无三尺平,但拥有立体气候。近年来,维西县利用立体气候优势,引进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让原本单调的农田展现出了“多样性”。

  “春节前,大苦菜,豌豆尖、莲花白相继成熟上市。”余建新告诉记者,维西县的蔬菜供应着香格里拉等雪域高原地区。餐桌上的青稞糌粑,与越来越多的蔬菜“结伴”。(完)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