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孤岛上的“守海人”:铭记守好这座岛的责任

孤岛上的“守海人”:铭记守好这座岛的责任

2020年02月07日 12: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孤岛上的“守海人”:铭记守好这座岛的责任
    海洋站观测员检查机器设备。 钟欣 摄

  (新春见闻)孤岛上的“守海人”:铭记守好这座岛的责任(图)

  中新网青岛2月7日电 题:孤岛上的“守海人”:铭记守好这座岛的责任

  中新网记者 杨兵 胡耀杰

  千里岩,位于黄海中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距离山东省青岛市55海里,在这座无居民、无淡水、无土壤的小岛上有一个中国北方离岸最远、环境最艰苦的海洋环境监测站,以及8位孤岛“守海人”……

海洋站开辟了一个小棚用来种植蔬菜。 钟欣 摄
海洋站开辟了一个小棚用来种植蔬菜。 钟欣 摄

  “我们全站有8个人,每次上岛3人,工作约1个月,平均三个月轮班一次。”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简称“千里岩海洋站”)站长姜文凯介绍说,他们的职责是随时关注、记录海洋和气象数据情况,实时发送黄海中部海域潮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海水盐度等海洋与气象相关的17种数据资料。

  千里岩海洋站建于1960年,属于中国特类艰苦海洋台站,作为中国基本发报台站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信息互换台站,除了常规监测,还兼着地震海啸预警、赤潮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等职责,已积累了60年海洋水文与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岛上的观测员在大年三十包饺子度春节。 钟欣 摄
岛上的观测员在大年三十包饺子度春节。 钟欣 摄

  目前,尽管许多数据已实现自动获取,但依然离不开观测员24小时值班,如遇大浪天气,“守海人”需要用绳子绑着自己在岸边工作,否则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已在岛上工作23年的姜文凯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都有先兆,海水水温、盐度和潮位均会出现异常。观测数据看似乏味,但关系到亿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岛上的艰苦与肩上的责任相比算不了什么,更何况目前的条件比前辈们所在时已经好太多了。”

观测员进行数据观测。 钟欣 摄
观测员进行数据观测。 钟欣 摄

  千里岩无居民、无淡水、无土壤,所有物资都靠船舶补给。正常是每月一次,如遇到大风大浪,补给船来不了,海洋站就面临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没吃没喝。没吃没喝时,“玻璃汤”就成了充饥“小吃”,“玻璃汤”即开水撒盐,咸咸的盐水味深深留在了老一辈观测员的记忆中。

  姜文凯回忆说:“有一次补给船迟迟不来,我们只好把馊了的面疙瘩砸碎,用纱窗网过滤了吃,总比饿肚子强。”

  “守海人”的这份艰苦,使得千里岩海洋站长期没有“新人”加入,目前8人中有5人年龄在50岁以上,均“守海”20余年。此前有大学生报名并被录用,但面对戍守孤岛,最终选择了放弃。

  “90后”冯立达于2016年成为“守海人”一员,他曾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也曾多次想逃离这座孤岛。

  冯立达说:“刚开始工作,自己心里很纠结,可是慢慢的,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有我养的狗、鸡、鸽子,还有大棚里的蔬菜,我会像前辈们一样一直坚守。”

  采访中,姜文凯说已记不清在岛上度过了多少个春节,条件艰苦是其次,主要是站里人少,还要分为三班,大家很少交流,语言功能似乎都退化了。

  如今,千里岩海洋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改善很多,建起了二层小楼并安装了发电设备。“守海人”还开辟了一个蔬菜棚和鸡舍。2018年,岛上增添了新的网络通信设备,进入了“e时代”。

  采访到这里,原以为姜文凯会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岛上的“e时代”生活,他却皱紧了眉头表示,通过网络得知目前的疫情,他们第一时间与家人视频通话,嘱咐家中的父母、妻子、孩子不要外出,相信国家一定能战胜疫情。

  姜文凯说:“虽然远离陆地,无法为抗击疫情做出直接贡献,但我们一定会做好‘守海人’,关键时刻不出纰漏,在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方面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