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7000万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7000万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2020年06月14日 1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7000万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身穿民族传统服饰的星火村村民在打门球。 张兴龙 摄

  中新网佳木斯6月14日电(姜辉)碧绿的稻田、整齐的楼房、干净的街道、幸福的笑脸……11日下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黑龙江报道组走进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1951年2月19日,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在这里正式诞生。近年来,星火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融合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现代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民俗特色的美丽村寨,更是以集体土地为资产入股,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大门。 张兴龙 摄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大门。 张兴龙 摄

  11日下午,绿意盎然的门球场里,几名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星火村村民正在悠闲地挥杆击球。“以前就是把沙土地压实,在上面击球,一场球下来,浑身是灰,现在村里专门修了门球场,还给铺上了人工草皮,大家没事就来玩一会儿”。星火朝鲜族乡人大主席团主席谭瑷鑫告诉记者,门球运动是村里的传统娱乐项目,动作绅士、不剧烈,深受老年人喜爱。

  “刚来星火的时候,30多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里面用大柱子支着,外面用泥糊着,每家中间用板子隔着”。1945年出生的吉炳浩见证了星火村由当年合作生产到如今合作经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的过程。“我13岁的时候第一次看电影,一直记得电影里大城市的繁华景象”,如今吉炳浩住上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没事就去村里文化广场跳跳舞、打打门球,真正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身穿民族传统服饰的星火村村民在挥杆击球。 张兴龙 摄
身穿民族传统服饰的星火村村民在挥杆击球。 张兴龙 摄

  “我们是朝鲜族村,依托语言优势,早些年大量年轻人到日韩和国内沿海等城市打工,村里现在平均年龄75岁”。星火朝鲜族乡人大主席团主席谭瑷鑫表示,星火村通过土地整体流转,开展合作化经营,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带动了村内贫困户脱贫,村内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网络、活动广场、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完备,还有村民集资楼3栋。2018年,星火村以集体土地为资产入股,总投资7000万,实施了占地面积15.88万平方米的“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希望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1951年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在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诞生。 张兴龙 摄
1951年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在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诞生。 张兴龙 摄

  “外面千好万好都没有家乡好”。80后韩柳花是星火村妇联主席,更是村民的“大管家”。2018年,在青岛从事餐饮生意的韩柳花回到从小长大的星火村,“村里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基本都是老年人,全村120人左右加上我也就3个年轻人。老年人汉语说的不好,他们去桦川县里办事、买药、看病都得我陪着过去”。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的门球场。 张兴龙 摄
“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的门球场。 张兴龙 摄

  韩柳花表示,之所以回到家乡一是乡愁难舍,同时也被即将营业的“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吸引。“村寨里村史博物馆、接待服务中心、民族饭店、特色民宿、休闲广场、采摘园、电影院等一应俱全,目前,33栋民宿主体已建完,热网、供电等设施也已竣工,近期即将营业。我问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里人,大家都期待着项目营业,他们都要回家工作”。(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