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摔跤吧,校长!

摔跤吧,校长!

2020年06月20日 15:18 来源: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作者:王剑 袁汝晶 张莹

  六月,雨后的傍晚,罗霄山脉北支,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云深不知处,山风吹散时,露出壮丽的高山草甸。

  山脚下,麻田中心学校。42岁皮肤黝亮身材矮小壮实的朱志辉,正带着他的“摔跤少年”们穿过操场,前往校园另一端的摔跤教室,准备训练。

  走在校园里,不断有放学的孩子主动上前,敬礼问好。

  “你看,我们‘麻小’的孩子有个特点,脸上带着自信,这不像很多山区孩子腼腆害羞。”朱志辉眼神里满是宠溺。

“摔跤校长”朱志辉。
“摔跤校长”朱志辉。

  “你们都不怕朱校长?”

  “不怕,朱校长对我们可好了。也不是,训练的时候严格。”

  传递梦想,山村暑期小小集训队

  12岁走入体校,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朱志辉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在赛场上看到国旗升起,大声唱国歌,十年如一日,用汗水浇灌梦想。

  18岁时,这个梦戛然而止。

  1996年,朱志辉走出萍乡市体校,应聘到当时芦溪区业余体校当教练,并成为了武功山山脚下新泉小学唯一的专职体育教师。

  “当自己不能实现这个梦想时,我就想着如何把梦想传递下去。”

  朱志辉每天早晚及双休日带着孩子们进行课余训练。白天上课训练,晚上复盘研究教学方法,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到芦溪各个乡镇学校去选“苗子”。

2020年6月,山脚下,江西省武功山脚下的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在热身。<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王剑 摄
2020年6月,山脚下,江西省武功山脚下的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在热身。中新社记者王剑 摄

  那年夏天,酷暑难当。

  年轻的朱志辉顶着巨大的压力第一次组织暑期集训,和来自7个乡镇学校的19个孩子,一人一张席子睡在教室里,夜里把山区里的蚊子喂得饱饱的。

  训练是快乐的,天气可以克服,山里娃也早就习惯了“与蚊共生”,但吃饭却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

  自幼在体校吃食堂的朱志辉毫无下厨经验,只能带着队里年龄稍大点的孩子,边学边做,经常手忙脚乱,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好坏也全凭运气,但欢乐的笑声始终在小小校园里飘荡。

  摔跤对于小小集训队的孩子们来说,就像一颗种子,不知不觉在心里扎下了根。

  第二年,这群孩子参加第七届江西省萍乡市运动会,6金12银!居然囊括了该项目一半的奖牌。

  转职校长,以体树人锤炼意志

  2006年,不过28岁但已培养出不少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朱志辉被任命为武功山管委会麻田中心学校校长。

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

  “身份的转变,随之带来思想的巨大转变。每个人运动天赋不同,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去省队、国家队,但有一样——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体育增强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格。”

  经过几年的系统研究,朱志辉和“麻小”的同事们一起,构建了一套校内摔跤运动普及计划和方案,全校学生不论年龄大小、性别,共同参与其中:

  一、二年级开展摔跤专项柔韧练习与游戏;

  三、四年级学习摔跤基本动作;

  五六年级进行摔跤实战与比赛的进阶式课程模式;

  每天大课间进行1000米跑操、摔跤课间操、葫芦丝三个活动项目;

  编写了摔跤校本课程,完成多项省市级校园摔跤课程的课题研究。

  2011年,“麻小”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14年,“麻小”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十几年来,“麻小”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优秀摔跤运动员144人,其中进入国家队1人,成了小有名气的“摔跤学校”。

2020年6月,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的孩子在实战训练。<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王剑 摄
2020年6月,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的孩子在实战训练。中新社记者王剑 摄

  朱志辉说,“体育治校”是他的最终目的,希望通过比赛和训练,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朱志辉的“徒弟”韩坚与曾汉金,都是从“暑期小小集训队”走出来的孩子,先后获得全国锦标赛银牌、铜牌,曾汉金还曾入选国家队。

  多年后,朱志辉体育治校、以体树人的理念,结出了果实,两名“得意门生”主动回校当体育教师,传承摔跤精神,反哺学校。

  曾经,他们也怀揣着梦想,一路“摔”出大山。

  如今,他们带着热爱,又重归桑梓。

  曾汉金如今是“麻小”摔跤队的主力教练,两个孩子也在“麻小”就读。

  “小时候,怎么说呢,属于那种邻居都嫌的调皮孩子,如果不是我师父,把我带进摔跤这条路上,现在我可能会是社会上的‘小混混’。”

  “你知道怎么一眼看出,一个人是不是摔跤运动员?”

  曾汉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凑近仔细端详,他的耳廓果然与常人不同,上半个耳廓是耷拉下来的。

  “摔跤的时候,一般都会紧紧抱住对方的头,而被抱者又会尽力挣脱,这样耳廓就很容易骨折变形。”

  “回到山里,也不后悔。跟着我师父干,我师父开心,孩子们开心,我就开心。”

  走出大山,摔跤少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想快点长大,可以保护奶奶和姐姐。”

  “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专业摔跤运动员了,但我依旧热爱摔跤。”

  六年级的彭梓鑫,是“麻小”摔跤队里“知名度”最大的队员。

  在练摔跤之前,彭梓鑫特别叛逆,奶奶交待什么事情都反着做。

  二年级时,彭梓鑫被教练选中。“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学校想通过练习摔跤来改变他。”

  朱志辉关注队里的每一个孩子。

  “彭梓鑫这个孩子是我们摔跤队年龄最小也极具个性的一个孩子。当时我们教练员在操场上无意之间发现这个孩子非常灵活。我们摔跤说的有那么一点跤感的味道。教练员就一直带着他,现在他已经能够把动作做得非常好,又能够代表我们摔跤舞蹈队去参加市里的省里的各种比赛。他是非常有天分。”

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彭梓鑫训练特别努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王剑 摄
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彭梓鑫训练特别努力。中新社记者王剑 摄

  加入摔跤队之后,彭梓鑫渐渐地变得懂事了许多。

  四年前,国内一个知名视频团队拍摄了一个以他为主人公的短片,全网浏览量高达数千万。

  朱志辉告诉记者,“短片播出后,我接到了无数爱心人士的电话,要资助这个孩子,都被我拒绝了。”

  “政府、学校、老师都给了孩子帮助,我不希望孩子因为过度的关注,产生不好的作用,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给孩子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摔跤,给了孩子或者说家长另一个机会和出路。但能走多远,没人能够保证。”

  训练时,彭梓鑫特别刻苦,常常大汗淋漓。“有的时候感觉摔跤很难、很累,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觉得开心。我想去南昌、去北京。”彭梓鑫说。

训练时,彭梓鑫特别刻苦,常常大汗淋漓。<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剑摄
训练时,彭梓鑫特别刻苦,常常大汗淋漓。中新社记者 王剑摄
参加摔跤队才半年的刘智在训练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王剑摄
参加摔跤队才半年的刘智在训练中。中新社记者王剑摄

  相比已经懂得外界许多事情的彭梓鑫,参加摔跤队才半年的刘智对赛场充满了期待。“我想去市里比赛,去省里比赛,去打国际赛。”

  刘智以外,摔跤队大大小小的孩子,各自有自己的愿望:

  “我想进省队,像教练一样争金夺银!”

  “我想快点长大,可以保护奶奶和姐姐。”

  “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新开始,校长期待专家的引领

  24年来始终坚守农村学校一线岗位,刚过不惑之年的朱志辉始终聚焦摔跤运动。多年来,朱志辉带领“麻小”的教学团队,把摔跤运动放在校园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匮乏有限的资源,突破重重阻碍,逐渐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为该校的一张响亮名片。

  目前,“麻小”在摔跤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摔跤课题研究、摔跤课间操活动、摔跤竞技运动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

  建立了“1+N”的校园体育活动课程体系,以摔跤运动为重点和核心,拓展和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的体育类课程,主要有体操、花式篮球、围棋、足球、乒乓球等项目。

2020年6月,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的孩子在体能训练。<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王剑 摄
2020年6月,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队的孩子在体能训练。中新社记者王剑 摄

  已经被评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正高级职称,培养出不少专业摔跤运动员,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但在朱志辉内心,还是充满了“危机感”。

  “我现在有很多困惑,感觉还是缺少专家的引领,感觉在学校办学文化理念的顶层设计上有缺失,有本领恐慌。”

  值得庆幸的是,不久前有好消息传来——朱志辉报名参加了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的首届“以体树人”杰出校长评选,并入选了前30强名单。该项目希望发掘那些长期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在创新体育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校长。

  获奖校长将获得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提供的50万元人民币奖金,10万元资助个人、10万元用于交流培训、30万元作为体育教育基金用于所在学校。

  “对我们大山深处的学校来说,教师能力提升了,才能教好孩子。教好孩子,是我最大的愿望。”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