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他们历经近30年收藏近12万件侨批 将陆续无偿捐出

他们历经近30年收藏近12万件侨批 将陆续无偿捐出

2020年07月22日 10:53 来源:广州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一万件侨批捐赠岭南金融博物馆
  他们历经近30年收藏近12万件侨批 将陆续无偿捐出

  7月20日,岭南金融博物馆举行藏品捐赠仪式活动,中国国际美博会创始人马娅女士与麦保尔先生(已故)无偿捐赠一万件有关对外金融的藏品——“侨批”。该批侨批涉及的地域以潮汕为主,包括部分五邑地区,寄出方以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时间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其中陈集允陈氏家族的侨批比较完整,有560多件。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方表示,这将是建馆以来接受数量最大的一批捐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除署名外)

  岭南金融博物馆运营方负责人叶军表示,目前博物馆馆藏约8000件藏品,日常展出的约800件。也就是说,马娅、麦保尔伉俪的此次捐赠,让这家广州最年轻的博物馆之一(2018年12月开放)的藏量猛增。叶军表示,岭南金融博物馆将深入挖掘侨批背后的历史文化,通过举办侨批专题展览等方式,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批史料的价值和作用,认真讲好岭南金融故事。

  世界已知最大的个人侨批收藏

  侨批又称“银信”,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约在清代出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邮政汇款的兴起,才退出历史舞台。

  馆方表示,此次捐赠的藏品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填补了原藏品类别中部分地区性藏品的空白,能更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麦保尔先生与马娅女士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人民币超7000万元。出于对侨批历史文化的保护,麦保尔先生历经近30年收集了大量反映海外侨民史的侨批近12万件,并于2004年向汕头侨批文物馆捐赠了录制的4.3万多件侨批的光盘资料,为汕头侨批文物馆馆藏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娅说,麦保尔先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是一个集邮大家,上世纪90年代初调到电信系统,在汕头工作期间,偶然发现了侨批。当时侨批还被当作邮品中的“实寄封”来看待,并没有什么人特别关注。麦保尔却敏锐地发现,这种东西和寻常实寄封有明显的差别,于是通过自己合作的邮商、网络等资源,开始大量收集。大约到2005年左右,他收藏的侨批已经达到了9万多件;从2005年到2008年,又增加收藏了2万多件;之后又有些零散的收集。目前,这批侨批的总量近12万件。

  马娅表示,麦保尔先生生前与饶宗颐先生谈及侨批,得到饶宗颐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并邀请好友曾俊钊一起,协助整理这批庞大的侨批藏品,共计整理了大约7万件。其中整理到3万多件时,汕头侨批馆就要开馆,于是他们捐赠了录制了4.3万多件侨批的32张光盘给馆方,成为汕头侨批文物馆重要的馆藏资料。目前,庞大的整理工作仍在进行。

  侨批具有金融和历史意义

  马娅表示,麦保尔先生历经近30年收藏了近12万件侨批藏品,将陆续根据麦保尔先生的遗愿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

  马娅说,自己和麦保尔先生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两人的父辈都是上世纪40年代入党的党员;家族中爷爷、姥姥、姥爷、姥姨丈都是1926年的党员。麦先生之前收集侨批,就是为国家、为广东保存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保留华侨艰辛奋斗的个人生活史。庞大的收藏品,他从未卖过一件,生前的计划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捐赠给国家,可惜在生前未能来得及完成。马娅表示这次的捐赠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完成麦先生无偿捐赠的遗愿;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具有金融和历史意义的侨批,得到更好地保存和研究。岭南金融博物馆也将对此批捐赠的侨批开展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并通过展览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侨批的历史。

  马娅说,当年到东南亚、美洲等地闯荡的华侨,一点点地积累,并通过侨批将大量的银钱寄回国内,为家庭、家族、家乡的建设作出了不俗的贡献。借助侨批,可以让更多的后人了解中国劳工重信用、爱国家、爱家庭等价值观,“这些人太了不起,去描述和诠释这件事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据悉,岭南金融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大街29号庐江书院旧址,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岭南金融博物馆以“先行、担当与创新”为主线,共分为货币、银行、传统金融、证券、保险、对外金融、广州金融等七大展厅。在空间范围上,以“岭南”作为最大地理空间,包括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等区域;在时间范围上,上限最早追溯至南越王先祖政权建制之时,下限至2018年,宏观展现与岭南金融有关的重要史实、事件、人物及相关文物等,为华南地区首家综合性金融博物馆。

【编辑:梁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