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列子陵园“守陵人”:花光积蓄和举债为列子“扬名”

列子陵园“守陵人”:花光积蓄和举债为列子“扬名”

2020年08月10日 10:05 来源:郑州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管鲍之交、愚公移山、夸父追日……

  讲这些故事的人叫列子,他的陵园在郑州

  为列子守陵 “这是积德的好事”

  58岁的陈国勤住在一个5亩大的陵园里,离他的房间不到5米就是一个坟墓,里边是已经沉睡几千年的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

  打扫院子、上香、绕冢,不管寒冬酷暑,这都是陈国勤每天雷打不动去做的早晚课,很多人叫他“守陵人”。“作为列子的后人,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更多人去了解列子和列子文化。”说这话时,陈国勤眼神坚毅。

陈国勤是列子传说非遗传承人

  据学术界考证,列子出生在郑国圃田,就是现在的郑州城边的大孙庄村,也是陈国勤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刘小涛 文/图

  高考作文中隐藏的列子 是咱郑州人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目是有关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鲍之交的典故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故事的最早出处是《列子·力命》,其实除了管鲍之交,还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很多寓言故事均出自列子之手。

  “愚公移山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要问愚公移山出自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陈国勤说,列子和列子文化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列子,名御寇,春秋末战国初郑国圃田人,先秦思想家,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先后著书20余篇,寓言讲道故事115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大孙庄,村民都亲切地称呼列子为“老列爷”“列子爷”。“打记事起,我就知道俺村北头有个列子爷的墓,逢年过节时经常有人拿着祭品供奉烧香。”79岁的王国林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孙庄,他见证了这个村子几十年的变化,也见证了村里几代人对“列子爷”的景仰。1999年,列子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

  放弃城市生活回乡为列子守陵

  在大孙庄的西北角,有一处不起眼的园子,门口石碑林立,古色古香。走近一看,红门黑匾上面写着“列子陵园”几个字。“这个陵园不到5亩,以前周围种的庄稼,里面那个石碑是我爷爷辈们在1988年立的,列子爷的墓就在后面。”陈国勤对陵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

  陈国勤是土生土长的大孙庄人,祖祖辈辈靠在这片土地上耕种为生。读完初中,陈国勤便辍学务农。1994年,他去郑州城区打拼,奋斗多年也算小有成就。

  虽然没上过多少学,但是陈国勤一直对家乡尤其是“列子爷”念念不忘。2008年,已经在城市安家立业的陈国勤,回乡当选大孙庄村主任。

  重修列子墓、建造墓碑、挖掘弘扬列子文化等更是陈国勤挂心的事情,他一直为这件事四处奔走。后来,他的倡议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赞同,2011年“列子的传说”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陈国勤被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郑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联合命名为列子传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列子墓守陵人。

  花光积蓄和举债为列子“扬名”

  村主任任期结束,陈国勤未能继续当选,但他对列子的热情却丝毫未减,随之而来的还有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

  “我那段时间就不支持他,因为其实我们一家人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他这几年把家都掏空了!”面对“痴迷”列子的陈国勤,妻子史会敏开始有些埋怨。

  陈国勤坦言,像开研讨会、办书画展、篆刻石碑等这些活动都需要资金,最开始都是自己掏腰包,没几年就已经花光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甚至还欠了不少外债。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陈国勤耐心开导。“保护和弘扬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做的,咱作为列子爷的后人都不去做,那谁还会去做?”慢慢地,妻子转变了态度,默默支持自己的丈夫。

  “想想他说得也对,作为后人,我们确实应该出一份力。”史会敏虽没有一直陪伴着陈国勤守陵,但经常会过来探望、帮忙。

  然而,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不理解陈国勤做法的人更多。“有钱烧的,初中毕业搞什么文化啊!”类似的声音还时不时传到陈国勤的耳朵里。

  “有些人是跟他们说不明白的,我也不在乎他们的说法,我会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列子文化弘扬好!”陈国勤语气坚定。

位于郑州大孙庄村的列子陵园

  初中毕业的他苦心钻研列子文化

  “要想弘扬列子文化,首先你自己得了解它们吧,我上学读的书少,只能靠自己慢慢去学。”陈国勤最开始对列子文化的了解也是来自初中语文课本。

  为了补课,陈国勤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常年坚持研读经典名著。“以前我就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到旧书摊上逛逛。看看有没有列子的作品,有的话我肯定会买下来!”陈国勤说,这样做一方面是保护这些书籍,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研习列子文化。

  初中毕业的陈国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没办法,不懂就得问,问人家懂的人。”数年间,陈国勤拜访过很多研究列子文化的专家、学者,真心求教并表明自己的心愿。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刻苦精神和坚定决心打动了很多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纷纷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也更加坚定了陈国勤的信心。

  2015年9月,陈国勤成立了河南省御风列子文化研究院,希望通过设立研究院加强对列子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使列子文化与当代人同生存、共成长。

  “目前研究院已经吸收了40多名会员,大多是我们本村的村民和有识之士,他们也想为弘扬列子文化出一份力。”陈国勤说,研究院成立后他觉得腰板更硬了,因为再举办什么活动需要资金时大家可以一起凑了。

  “我觉得国勤坚持做的这件事是积德的好事,列子爷的思想需要传承下去!”70岁的大孙庄村民王记是最早加入研究院的会员,“我是能出力出力,能出钱出钱,非常支持!”

  列子文化传承正当时

  陈国勤的辛苦付出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回应,列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认可。

  “陈国勤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在坚守对列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可贵又令人尊敬的,可以说,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像如今这样完整的列子墓,他是真正的守陵人。”据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孔繁强介绍,近年来,围绕列子文化的传承工作已经积极展开,列子和列子文化日益走进公众视野。

  2010年,经开区大孙庄小学改名为列子小学,2013年、2016年又相继成立列子国学幼儿园、列子书院,对列子文化进行“活的传承”,希望孩子们能在古圣先贤的思想指引和滋养下成长;

  2015年,河南省御风列子文化研究院成立,加强对列子文化的研究与探讨;

  2018年,首届“中国郑州列子文化周”在经开区成功举办,通过“列子文化笔会”“列子文化研讨会”“列子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传统与现代对话,创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每年一届的列子文化艺术节全国书画展已经在列子故里连续举办了11届。

  而陈国勤最近有个正在实施的计划,那就是利用收集过来的古物,还原古代的生活场景,让现代的人们更直观地接受列子文化的洗礼和熏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新视听形式,利用自媒体和各种视频平台,让更多愿意学习的人们直观地接触感受列子文化的精髓。

  “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列子文化的队伍中来,共同把列子文化在后世发扬光大!”陈国勤说。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