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湿岛”守护者:日行50公里 翻山越岭只为守护家园

“中国湿岛”守护者:日行50公里 翻山越岭只为守护家园

2020年09月12日 1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宁9月12日电题:“中国湿岛”守护者:日行50公里翻山越岭只为守护家园

  作者李江宁

  “进山巡护最远的时候一天走了50多公里,虽然累,但是看着山里的河流变多,草木茂盛,垃圾变少,我就很有成就感。”王学清说。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也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对中国西部生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湿岛”。作为中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青海片区面积为158.51万公顷。图为9月9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江宁 摄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也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对中国西部生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湿岛”。作为中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青海片区面积为158.51万公顷。图为9月9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今年46岁的王学清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保护分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这份管护工作他已经做了4年。由他负责管护的保护区面积有2000亩,全部巡护完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布设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记录巡护监测情况、发布保护区照片、捡拾垃圾,都是他每天要完成的工作。

  王学清认为这些工作内容里,布设红外相机最具有“技术含量”。“红外相机主要用来监测野生动物,我们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准确布设,让红外相机发挥作用。”王学清说。

图为9月9日,管护员们记录巡护监测情况。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江宁 摄

图为9月9日,管护员们记录巡护监测情况。 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为了监测到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管护员必须找到深谷中有兽道足印的山梁和石壁。“野生动物经常会沿着山梁行走,背靠着大石壁。”拥有丰富放牧经验的管护员积合保分享起经验,“所以在这种位置布设红外相机才能拍到更多的动物行动轨迹画面。”

  这些地方往往道路崎岖,地形复杂。“我们就像岩羊一样,它们能到的地方,我们就能到。”积合保笑着说。

  布设好的红外相机,还需要管护员们精心看护。山间杂草丛生,为了拍摄效果,不能让杂草挡住红外相机,每隔一段时间管护员们都要再检查布设完成的红外相机,如果相机前杂草过于茂密,就要清理杂草。

  “我们在去年拍摄到了5只雪豹同框的画面,今年又拍摄到5只荒漠猫同框的画面,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会长葛文荣说。

图为9月9日,生态管护员王学清(右)在巡护过程中捡拾垃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江宁 摄

图为9月9日,生态管护员王学清(右)在巡护过程中捡拾垃圾。 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也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对中国西部生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湿岛”。作为中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青海片区面积为158.51万公顷。

  祁连山地貌多为崎岖陡峭的山路,巡护大多只能靠管护员徒步完成。山间气候多变,时晴时雨,由于路面湿滑,再加上海拔逐渐升高,管护员们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更多的体力。

  中午时分,王学清从包里拿出一个白饼、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吃了起来。“在这山里巡护的时候,这顿简单的午餐就已经很好了。”王学清笑着说。

  “基本上每次巡护都能看到野生动物,岩羊最常见,还有野牦牛、荒漠猫、白唇鹿、赤狐。”说起祁连山里的野生动物,王学清如数家珍。“以前叫不上这些动物的名字,当了管护员之后,才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王学清告诉记者,平时进山巡护的时候基本都是两个人搭伴进行,有时候也会碰到棕熊等动物。“我们都随身带着炮,如果遇到危险,就放炮把它(动物)吓跑。”王学清说。

  日复一日做着有些寂寞的工作,王学清说:“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人类和野生动物都靠着祁连山哺育,保护这里,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完)

【编辑:李霈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