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海南保亭:“刀耕火种”的黎村苗寨迈向“美丽乡村”

海南保亭:“刀耕火种”的黎村苗寨迈向“美丽乡村”

2020年09月26日 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减贫故事)海南保亭:“刀耕火种”的黎村苗寨迈向“美丽乡村”

  中新社海南保亭9月26日电:海南保亭:“刀耕火种”的黎村苗寨迈向“美丽乡村”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王晓斌

  住低矮的茅草屋、摘野果掺米煮着充饥、自行车进村全村人围观……记者近日走访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黎村苗寨,村民们说起亲身经历“刀耕火种”时期的往事,与现代村庄形成强烈反差,一时让人难以置信。

  保亭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山区,人口不足17万,黎族、苗族占比超六成。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摘掉国定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3.25%降至目前的0.025%。当地有着怎样的脱贫经历?

  “小时候随父母烧山种山兰稻,吃不饱,常在野外摘野果,捣烂之后,再掺入一点点米混合煮着吃。”在“山区中的山区”保亭毛感乡黎族村庄南春村,46岁的石仕林说,直到2015年和村里其他89户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全家靠种植2.5亩四棱豆为生,生活难有起色。

  “1985年前后,一个外地人骑自行车进村,全村人都出来围观,好奇它怎么不倒还可以骑。”比南春村更偏远的毛感乡南好村委会苗族村庄千龙村,村民邓建忠描述当年的封闭状态。

  群山环抱、景色秀美的南春村,如今瓜果飘香,新房林立。村委会主任朱永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改造茅草屋为村里建了瓦房,村民2013年又在政府帮扶下住进新房,“这些房子都是不同时期政府扶贫的见证。”

  在长期扶贫基础上,产业进村带来新奔头。近年来,南春村引进5家企业发展果树种植、菩提子加工等产业。“土地租给公司每年每亩有2000元(人民币,下同)收入,加上工资,每年至少有两三万元新增存款。”石仕林已成为种植企业管理人员。

  邓建忠回忆往事时就坐在自家三层小楼里,旁边停着自家小汽车。他说,前些年星月菩提产业红火,盛产其原材料红藤果的千龙村客商云集。村里人紧抓商机,有人盖起了楼房,买了汽车。

  保亭三道镇甘什村,是当地最早引入旅游业的村庄之一,国家5A级景区槟榔谷就在村里,不仅带富本村人,周边村镇也受益。来自附近乡村的56岁黎族妇女吉金妹,一手织黎锦的好手艺成了脱贫“利器”。原来扶犁耕田、割胶挑担的她入不敷出,现在为游客表演织黎锦,教游客唱黎歌,每个月有固定收入,黎锦、藤编竹器还可卖给游客。

  目前,保亭全县旅游业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95户7805人吃上旅游饭。保亭旅游业也正在从景区带动型向全域旅游新阶段迈进。在建成33个美丽乡村的基础上,保亭还在新建包括南春村在内的一批美丽乡村和共享农庄项目,希望带动村民以就业、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长效脱贫。

  乡村发展,“带头人”至关重要。中国近年来集中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批机关干部下乡进村助力脱贫。在海南省司法厅工作的吴东,2016年7月走进南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一开始的彷徨,到逐步爱上淳朴的村民,再到总想为他们做点事。”吴东说,4年来,在争取资金为村民建厕所、硬化村道、装路灯的同时,帮助村里引进5家企业。在探索农旅融合带动村民长效脱贫的背景下,其中一家企业投资的精品民宿已开业,希望带动村民逐步吃上旅游饭。

  说起扶贫的难处和变化,45岁的吴东突然泪湿双眼。泪水里,有“上山疏通淤塞磕破门牙”“引进企业非常不容易”“害怕接家人电话”的伤感,更有“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让我欣慰”“很有成就感”的自豪。

  脱贫已然实现,致富仍需努力。和吴东的愿望一样,南好村驻村第一书记常晓非,正谋划着带领村民利用当地独特喀斯特地貌和热带雨林资源发展旅游业,开辟致富新源泉,“把旅游业做起来,多个产业链条就都能运转起来了。”(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