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多地通报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多地通报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2020年11月19日 23:34 来源:第一财经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近期,我国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官方通报发现,11月13日至18日,6天时间里已有10个城市通报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或弱阳性。其中,武汉、济宁、厦门这三市曾两次通报。

  上述城市涉及从南到北的多个省市,进口地包括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产品则涵盖鱼肉、牛肉、猪肉等多种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据天津市卫健委通报,11月18日天津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两人均为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搬运工,系天津市第9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短时间内,为何如此密集地出现冷链产品检测呈阳性事件,甚至出现“物传人”?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因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变得更加严峻,单日全球报告病例数超过了50万例,这使得新冠病毒污染机会增大。其次,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温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时间更长。最后,各地加强了对冷链产品的检测监测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时被发现出来。

  事实上,为了防范新冠肺炎病毒趁“冷”而入,我国相关部门已出台多个规定。

  1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交通运输部也印发《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相关单位和人员落实好防控主体责任,强化“人物并防”。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述方案和指南对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的前端、中端和后端都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秦玉鸣表示,尽管核酸检测、消杀等环节的增加,会抬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货主支付的物流费用也可能随之增加,但在当前防控疫情的形势下,这些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就是防范进口冷链产品疫情传播的注意力,不宜过多放在冷链物流环节。其实冷链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细分领域,负责保证在低温的流通环境下把产品从厂家送到货架上。源头的把控对于防疫可能更为重要。”秦玉鸣说。

  那么,市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把风险降至最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快递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做到无接触送件。对于海外高风险地区的邮件、包裹,取到快递后,应先进行消杀,并在阳台等室外空旷处放置一段时间方可打开。二是购买冷冻食品时,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储存此类产品时,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不要食用生冷海产品,需充分煮熟后再食用;食品加工处理时,也要注意生熟分开。

  作者:马晨晨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