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吉林青年将技术留在黑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吉林青年将技术留在黑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1年01月16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吉林1月16日电 (石洪宇)冰雪覆盖的东北乡村已进入农业淡季,但28岁的农业技术员王莹仍守在耕地旁,土样经过提取、打包、晾晒进入实验室,数据及科研成果将反馈到粮食产量和品质上。

王莹在给种子称重。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王莹在给种子称重。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吉林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她已在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了5年。她推广的钵育摆栽技术在全镇得到推广应用,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增加700多元。

王莹在耕地上作业。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王莹在耕地上作业。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吉林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当地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700亿斤以上,像王莹一样的年轻人用知识和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王莹说,作为镇里为数不多的硕士毕业生,她的知识和专业得到了农民的尊重。刚参加工作时,她负责5个种粮示范户及每年1个科技示范项目。

  王莹整天泡到示范户的田里,分析土壤、研究种子,指导农户科学播种、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在农民眼里,她也逐渐从青涩的大学生变成了受青睐的技术员。

  当地众多种粮大户成为她的“粉丝”,双方将技术和经验融为一体,质量和产量是双方共同的追求目标。

  42岁的尚千也是农业技术和科学的追随者。他创办的吉林市天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年产禽类6.5万只,禽蛋280万枚。“选禽类品种、饲料配比、防疫都要有技术含量。”

  为了做好一名“农场主”,他曾去法国学习相关知识。在家乡农业技术人员的启发和建议下,他选择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离不开科学技术。”他说。

  而在更广阔的地域上,科技给黑土地注入了新的内涵。王莹所在的舒兰是东北重要农业县级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日前已成为当地政府首席顾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当地继续加大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将水稻产业做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