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疫情会大规模卷土重来吗?春节该怎么过?专家研判

疫情会大规模卷土重来吗?春节该怎么过?专家研判

2021年01月18日 07:5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面对面丨疫情会大规模卷土重来吗?春节该怎么过?专家研判

  进入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局部暴发,为期40天的2021年春运即将开始。当前,我国疫情形势如何?疫情防控的重点是什么?《面对面》就疫情防控有关热点话题专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多地局部暴发 疫情会不会大规模卷土重来?如何做好防范?

  经历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考验,近日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局部暴发,让不少人开始担心,疫情会不会大规模卷土重来?

  冯子健:目前最主要两个地方疫情相对比较严重,一个河北,以石家庄、邢台为中心的疫情,目前病人还在增加。另一个东北,特别是东北的黑龙江,以绥化为中心。除此以外,就是由这两个地区传到外地的小规模疫情,输入疫情引起的局部暴发。

  记者:现在我们国内疫情的传播都是境外输入带来的病毒吗?

  冯子健:是,去年4月份以后发生的所有境内本土的疫情病毒来源都是境外输入。过去最开始人的输入是我们防控最主要的目标,后来我们才发现很多疫情不是人带入的。新发地疫情很可能是冷冻的海鲜产品进口被污染了,被境外加工、捕鱼的工人等污染了,之后病毒在冷链系统存活时间长,进口以后人接触时被感染,进一步引起疫情。后来发现运输工具、交通工具,比如上海有一架飞机上的集装器装行李的箱子携带病毒。这些新的输入方式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检测,加强防范。进口货品现在检测的力度越来越大,检测的抽检率也在提高;对接触这些物品的人要加强监控管理,防止他被感染,进而造成进一步的传播。

  出现变异新冠病毒 境外输入人员应该隔离多长时间?

  进入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南北半球同时出现快速增长,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000万例。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疫情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异。

  目前,已经有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2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异常严峻的国际疫情形势,给我国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冯子健:目前我们国家总体防控策略非常成功,尽管不停有病毒的输入引起局部疫情,但并没有形成持续的传播,这跟国际上整体大流行的形态不一样。现在英国、南非甚至巴西等这些国家发现变异病毒,这些变异病毒可能传播能力增强,这给我们防止输入之后的再传播构成了更大的挑战。现在我们诊断试剂识别这些新的变异病毒没有问题,我们国家三个地方已经检到了入境人员感染了新的变异病毒,但没有造成传播,在口岸就被检出了控制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监控这个病毒,和全球合作一起来看这个病毒的传播范围,这是防止输入很重要的举措。另一方面就是一旦有疫情输入,我们采取措施要更坚决有力,防止新的变异病毒在国内境内造成持续的传播。

  记者:很多公众就说境外输入人员的隔离期能不能再延长一些,原来14天,我们再加上7天,再加上7天,可不可行?

  冯子健:这确实需要讨论。我们采取14天可以管住绝大多数,要增加隔离时间就会增加很多,是整个社会的代价不是一个人一个地区,那是全国性的。每天都有入境人员,管理时间要延长。疫情发生后,我们对周边的接触者,现在还有密接的密接,次级密接都要进行管理,这个人数在增加,时间延长,带来的防控压力、成本代价都会成倍增加,这需要平衡。

  如何防范疫情在农村地区传播?

  1月2日,石家庄首次报告确诊新冠病例,至1月16日10时,河北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88例,其中确诊病例主要来自石家庄、邢台两地的农村,在之后发生在黑龙江绥化地区的疫情,同样也呈现在农村地区传播的特点,如何防范疫情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成为我国防疫工作的新课题。

  冯子健:像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传播时间相对比较长,在实行严格管控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传播了,现在检出的病人相当比例都是管控之前就已经暴露就已经感染了。病毒在这个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传播,控制难度相对比较大。另外一个,农村地区防控的各种设施比如人员隔离设施,对社区采取管控以后社会支持都会面对和城市不同的困难挑战,再加上发现相对比较迟,播散范围相对比较广,也给整个疫情控制增加了难度。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像城市,我们在城市实施的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核酸检测策略在农村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还有相当比例农村病人发病之后早期症状比较轻,不到大医院就诊,不到有发热门诊有筛查诊断能力的医院就诊,他在基层社区的卫生机构就诊,这段时间就会丧失发现这个疾病已经开始传播的信号,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改进加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1传102 如何读解“超级传播”现象?

  1月13日,吉林省通报了一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他曾在不同地点进行培训授课,继而引发群体感染。截至17日下午14时,这名“超级传播者”已导致当地102人感染。此前,在辽宁大连也曾出现过1传33的超级传播者,超级传播者频频出现,引发各方的关注。

  冯子健:超级传播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发生,这个病毒从一开始就有这个现象,特别是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看到了这个现象,一个港大教授有一篇研究,他把这个现象叫做丛集性或者丛生性。某些人可能在传播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够传播多个二代病例,这种现象在新冠上表现特别明显。

  记者:跟这拨疫情之间的关系不大?

  冯子健:超级传播现象很难识别哪个人预测哪个人可能会构成超级传播现象,我们防控主要看超级传播现象在什么场合,通过什么样的接触方式容易发生,我们在这些场所场合采取更强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比如超级传播往往发生在聚会、宴席,或者其他一些社交场合,我们就要采取更多的措施,给公众更多的建议,减少聚会,减小聚会规模,接触过程中尽量采取一些卫生措施。

  我国首款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到底怎样?

  2020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如今,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快速有序推进,这为真正阻击新冠疫情在我国传播带来了信心。

  冯子健:我们现在的疫苗已经有比较好的保护效力,保护发病、保护重症已经有可观的效果了,我们现在在积极部署,接种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可以显著降低发病人数、减少重症,会极大减轻病毒带来的公众健康的影响,减少生命的损失。当然非疫苗的措施,国际上叫“非药物措施”,包括我们现在人员隔离,加强检测,社区管控等等这些措施也在有效发挥着防控疫情的作用,如果将来这个疫苗能够实现高覆盖,很多措施就不需要再这么强坚守了。

  接种了新冠疫苗意味着什么?

  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复杂形势下,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最终建立起安全有效的免疫屏障尚需时日。另外,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新冠疫苗上市不久,有关疫苗效果的具体指标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记者:疫苗的保护期多长时间,有人说只有半年,有人说三五年?

  冯子健:这个没有结论。疫苗刚刚研发出来,从疫苗研发开始人体实验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观察期就这么长。我们只知道在这么长时间内它的抗体能够保持多长时间,它的免疫力能保持多长时间,现在实际上我们还不知道它的保护性能能不能有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看到由疫苗诱导的抗体能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至少半年时间以上,至于还能持续多长时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记者:打了疫苗就高枕无忧了,就可以很放心正常生产生活了,能这么说吗?

  冯子健:疫苗可以给接种的人提供非常好的保护,我们国家上市的疫苗保护效力可以达到接近80%,这意味着一旦你暴露到病毒的环境或感染这个病毒,你发病的风险就降低了80%,但不是100%的保护,仍然存在感染以后发病的风险,还要做好个人卫生预防的措施。当我们整个社会实现了非常高的接种率,即便疾病在传播也不会形成大规模发病,现在这样高防控的紧张状态就可以解除了。

  面对当前疫情形势 大家该怎么过春节?

  1月28日,为期40天的2021年春运即将开始,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春运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的传播风险,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每个公民面前的首要任务。

  记者:春节期间人员的流动可能没有办法避免,有什么好办法吗?

  冯子健:我看各地都给出了一些建议,尽量减少出行,尽量留在当地过春节,这样可能大大减少这个疾病传播的风险。

  记者:很多人都说春运是这段时间疫情防控的大考,我们能不能考试过关?

  冯子健:每个地区城乡都要保持这样高度警觉的状态,每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疫情,我们总会找到一些新的薄弱环节,我们就克服它弥补它,防止下次再次发生。社会不是一台精密的仪器,社会由那么多人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都有可能成为这个病毒侵入的一个薄弱点,所以我们就是不断经历各种各样的疫情,不断去发现这些问题,不断去改进加强。

  制片人丨张士峰 刘斌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孟克

  编导丨王惠东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刘洪波 杨帆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