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再现死亡病例严重吗?专家:不代表防疫形势更严峻

中国再现死亡病例严重吗?专家:不代表防疫形势更严峻

2021年01月27日 07:43 来源:环球时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再现死亡病例严重吗?专家:不代表防疫形势更严峻,要加强对老年人重视

  【环球时报记者李司坤 徐可越】时隔12天,我国本土又新增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吉林省通化市26日通报,当地25日新增死亡病例1例。13日,河北也曾通报1例死亡病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防疫形势变得更严峻了?

  在26日举行的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永杰通报了新增死亡病例详情:患者87岁,发病前曾与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核酸检测阳性后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危重型。经国家及省专家组联合会诊,患者治疗后病情曾一度改善,但由于心脏基础疾病及病毒感染等情况,于1月25日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心搏骤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化的这位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令人痛心。”但他同时强调,该患者年龄已达87岁,且有基础性疾病,符合新冠致死的特征,属于个例,大众不必恐慌。

  王广发认为,新冠病毒的普遍致死率不高,但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群体的致死率明显高很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呼吸(肺)与循环(心脏)密切相关。”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心脏和肺都是人的主要器官,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肺部通常会出现问题。此次通报的死亡病例本身心脏就有基础疾病,因此该患者体内两个主要器官都存在问题,导致其更容易死亡。“本身有基础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后相对更容易死亡。即使他们没有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概率也很高,再患上新冠肺炎,就相当于雪上加霜了。”

  十几天里连续出现两例新冠死亡病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当前的防疫形势变得更严峻了?杨占秋表示“不能这么认为”。他说,我国内地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2000例,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现两例死亡,应该说我国的救治水平以及在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相比国外是非常高的。尽管如此,杨占秋表示,我国当前要做到“零死亡”也是不可能的。“未来继续出现死亡病例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很高。”

  王广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通化疫情严重,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老年人口比较多,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外界对该地的医疗物资和医疗人员的支援,帮助克服当地难关。目前吉林的疫情仍然需要把好隔离防护这一关,阻止疫情扩散。杨占秋则表示,对于高龄病人,首先要尽可能解决这些患者本身患有的基础性疾病,最好的救治就是综合治疗。“目前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只能对症处理。这就需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通畅,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基础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25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82例,其中本土病例69例(黑龙江53例,吉林7例,河北5例,北京2例,上海2例)。《环球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以来,黑龙江当地确诊病例增长既多且快,1月20日至25日,黑龙江几乎每天新增确诊数都占到我国本土新增确诊的一半以上。黑龙江的疫情近期为何如此“猛烈”?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黑龙江此轮疫情的源头和“零号病人”都还不清楚,增加了疫情的控制难度。“河北疫情的源头相对更清楚一些,只要把相关村庄和人员控制住,疫情马上就下来了。”

  杨占秋认为,黑龙江疫情持续紧张的原因还包括当地温度非常低,病毒存活时间很长,再加上北方冬天人们出门相对较少,一般喜欢聚集在家里或室内,更容易导致相互之间传播。

  不过也有好消息:疫情一度紧张的河北省从1月19日开始,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保持在20例以下,25日更是降至5例。对于全域实行封闭管理的石家庄市、邢台市、廊坊市来说,是否快要“解禁”了?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防控等工作要求,自2021年1月24日起,河北省将石家庄桥西区白金公寓、华润万象城,鹿泉区观峰嘉邸小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目前,石家庄藁城区全域、新乐市全域、邢台南宫市全域仍为高风险地区。杨占秋认为,河北现在的确诊病例很少,而且防控措施也做得很好,对于省内的低风险地区可以考虑放开了。“现在马上要过年了,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欢度春节。不能一味地老是采取强制性、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

  不过专家也提醒说,民众仍需要对疫情保持警惕,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有媒体26日披露,2020年3月隐瞒新冠肺炎病情从美国回京的黎女士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