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山东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 两天内可完成500万人口检测

山东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 两天内可完成500万人口检测

2021年01月28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山东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两天内可完成500万人口检测
    山东省人民政府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1月28日电 (孙婷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马立新28日表示,山东各市、县(市、区)制定完善了全员核酸检测预案,加强技术人员储备,全省具备资质的检测人员超过1万人,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准备。目前,该省的储备能够保障500万以下人口2天内完成全员检测,500万以上人口3-5天完成全员检测。

  山东省人民政府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马立新介绍说,山东全省723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覆盖全部县(市、区),单日最大检测能力单管超过150万份。在全员核酸检测预案中,该省明确了筹备动员、现场实施、组织保障等内容,提前做好采样点布局、检测能力调配、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工作,各环节落实到岗、到人。

28日,在济南市区一小区内,悬挂着“返乡回家要登记,健康监测14天”的提示。 孙婷婷 摄
28日,在济南市区一小区内,悬挂着“返乡回家要登记,健康监测14天”的提示。 孙婷婷 摄

  针对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马立新介绍说,山东进一步加强基层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症状的早期识别能力,每乡镇(街道)设置1处采样点,在农村地区布局流动采样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人员进村采样,由县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加强不是加码,防控不是封村堵路,各地一律不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近期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散发或局部聚集性疫情,存在一定反弹风险。山东省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域首席专家雷杰在介绍山东省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时表示,目前山东本地已无新冠肺炎病毒流行,只是存在境外输入和疫情重点地区输入双重风险。自2021年2月1日开始,山东开始实行其他入鲁返鲁人员携带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抵达目的地后进行核酸检测。

28日,在济南市区一小区内,悬挂着“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 孙婷婷 摄
28日,在济南市区一小区内,悬挂着“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 孙婷婷 摄

  “如果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我们专业机构有信心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影响。”雷杰表示,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入鲁返鲁人员,要求中高风险区人员暂缓来鲁,对14天内到过或途径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针对进口冷链食品,所有进口冷链食品进入监管专仓或企业专仓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进口预约进仓、全面消毒、定期检测等防控要求。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袭燕表示,该省先后修订了5版“应检尽检”重点人群检测工作方案,对重点人群实施分步分类扩围、加密检测措施。“应检尽检”行业由最初的12类扩大至16类。为适应冬春季防控工作需要,将入村(社区)入户的快递、外卖从业人员,餐饮单位、室内体育健身场所、洗浴美容场所等存在暴露风险的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纳入“应检尽检”范围。

  记者了解到,山东对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和口岸区域作业的人员,以及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作业的人员,实行每3天1次检测;冷链食品、医疗卫生、口岸边防、入境服务保障等工作人员的检测频次由每14天1次改为每7天1次;对监管场所和民政养老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测由1个月1次改为14天1次。

  据了解,山东省全域均是低风险区,无中、高风险区。现有1例确诊病例,为平度市报告的1例外省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包括境外输入2例,外省输入2例。截至目前,山东已完成11轮“应检尽检”核酸检测,累计检测定期检测人群1612.7万人次。同时,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同检,严把疫情通过进口产品输入防线,共完成352.6万份环境样本和258.5万份食品样本的检测。“应检尽检”检测共主动发现3例冷链从业人员检测阳性者,全部是在感染初期即被检测发现并迅速隔离,没有引起二代传播。(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