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国标实施一月形同虚设 三大困惑导致难执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婚庆国标实施一月形同虚设 三大困惑导致难执行
2010年01月11日 09:16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重庆婚介业人士认为,难执行的原因有三大方面

  去年12月1日,我国首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婚庆国标”)正式实施。婚庆国标对婚庆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收费以及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十余个条款进行了约定。相关合同示范性文本也随之出台。

  一个多月过去了,婚庆国标实施后,对我市的婚庆行业市场究竟有何触动?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市的婚庆行业带来改变?

  不少从业者对国标不了解

  婚庆国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到目前已实施一个多月,但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是婚庆行业业内,也有很多人对其知之不详。

  “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不知道。”市内一家婚庆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姐告诉记者。她说,去年12月份至今,她所在的公司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怎么给新人提供服务,现在还是怎么提供服务,对我们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在向另外两三家婚庆机构以及三对新人的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婚庆国标,他们的了解程度都不高。他们表示,婚庆国标对于其婚庆活动,并无影响。

  超九成婚庆公司不能达标

  据了解,我市共有逾400家婚庆公司。市婚庆行业协会透露,婚庆国标施行一个多月以来,通过行业自查和普查,若严格按婚庆国标核查,达不到标准的公司,约占95%以上。

  昨日,市婚庆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还透露,目前,协会正致力于通过评选出一批达标情况较好的婚庆公司,作为国标示范单位,希望以此方便消费者全面、透彻了解婚庆国标,也希望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婚庆国标给予这个行业最明显的感受,是从业门槛提高了。”该协会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这将直接导致诸如一些规模小、不符合公司建构的小型婚庆服务公司退出市场。

  三大困惑导致国标难执行

  我市婚庆业内人士称,目前婚庆国标中的很多规定目前仅仅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走访中,他们针对婚庆国标,提出三大困惑。

  婚庆国标要求,婚庆机构明确收费标准。然而,众所周知,婚庆行业不同其他行业,提供的是“感觉型服务”,再加上其提供的产品如鲜花,季节性很强,如果不是落实到一定时期的细化产品,其价格标准难以确定和比较。

  婚庆国标要求,婚庆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婚庆服务的资质许可,却没有规定这样的资质许可应该由哪个部门管理和发放?

  婚庆国标要求,婚庆礼仪服务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然而,却没有规定这个培训应该由哪个机构具体执行?

  据了解,由于婚庆国标并非强制性国标,而是一个推荐性标准,因而一旦发生纠纷,它甚至不能作为法院判案的标准。这也很容易在客观上造成形同虚设。

  婚庆行业规范尚需时日

  对于婚庆国标的出台,市婚庆行业协会持支持观点,认为婚庆国标对于行业内一些容易发生纠纷的事项进行了梳理,是一种进步。

  不过,他也表示,由于婚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很难搞标准化,婚庆国标要想实现对行业内具体问题的细化规范,还需要一定时间。据了解,截至目前,婚庆国标对我市婚庆服务价格的影响,暂时还没有凸显。 本版稿件由记者 涂静 采写

  四招辨别公司“专业度”

  在婚庆服务中,“甜蜜陷阱”大都集中在“婚车”、“鲜花”、“司仪”、“摄像”四个方面。

  市婚协建议,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给一些婚庆公司以次充好的机会,也不可一味追求低价。同时,在签订婚庆合同时,一定要写清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双方违约责任。

  业内人士建议,合同中应写明“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约定直接适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这样就能够将推荐性标准转化为合同条款,受到法律保护。

  专家提供了四招快速辨认法:一是看公司硬件:如是否有营业资质、店面形象如何等;二是与策划师沟通,看其是否有足够专业度;三是看该公司提供的合同范本,以了解其是否提供正规化服务;四是看其提供的经典案例,以便对其水平有个形象化认识,再依据个人需求及价格方面因素,综合选择。

  一次婚庆花费平均七八千

  目前我市新人在婚庆服务上的消费额度相差各异,以中端水平而言,大约在7000-8000元左右。包括婚礼策划、主持、婚车、化妆、鲜花、乐队、现场布置、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十余个项目。

  市婚协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婚礼属个人化活动,需求不同,价格标准也各不相同,很难给出参考价格。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若婚庆公司给出的价格过于低廉,如整套服务不足千元,这就有可能是个低价陷阱。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