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寻味北京:老北京人的“讲究”事儿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0日 2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寻味北京:老北京人的“讲究”事儿

  【解说】老北京——是对古都北京的传统叫法。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礼数多,讲究也多。穿衣要穿老字号,吃食要看老手艺,住房要讲南北院,路遇熟人喊声“您”。不过,要说老北京人的“讲究”事儿,还得从老北京人的吃食说起。

  【解说】“饽饽”一词始于元代,是满族人对多种面食的统称,老北京人把糕点铺称为饽饽铺。曾经较高档次的宫廷糕点如今成为饽饽铺中的一大招牌。

  【同期】清宫御厨后人 王希富

  宫廷糕点和普通糕点的区别,就是原料档次是最高的,说这个(宫廷)糕点里需要杏脯,指定是八大杏,就把八大杏全给买下,谁也甭买了,都给宫廷。饽饽铺再买,没有了。

  【解说】今年81岁的王希富是清宫御厨的后人,他的外祖父陈光寿曾在宫廷御膳房当厨师,王希富从十二三岁起开始学习点心制作。王希富在指导徒弟们制作宫廷糕点翻毛月饼时,不仅要求用料考究,还要求手艺讲究。

  【现场】清宫御厨后人 王希富

  这个面还是不够白,还得找最白的面,做出的翻毛月饼好看。

  【同期】清宫御厨后人 王希富

  你看现在一般的点心馅儿都是硬的,机器打馅儿,越打越瓷实,特硬。教他们做这个馅儿,必须拿手搓,拿手搓搅拌得特别均匀,搓完以后这个点心馅儿是散的。不管攥得多瓷实,往下一摔就开了。所以烤多硬到嘴里一吃是酥软的,没有那么硬了。所以机器做的跟手工做的(不一样),搓馅儿必须得搓多少下,我们叫“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解说】老北京人的吃食讲究,穿戴也不含糊。北京老话讲“爷不爷,先看鞋”。要制作一双老北京布鞋的千层底,需要40多种工具,90多道工序。

  【同期】布鞋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何凯英

  外观看,您看这,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外观看是六层,女底外观看是五层,但是我给您打开这个您就知道了,这里头还有好多东西。您看这是一层,这是您看到的包好了的一层,里边是两层布。

  【解说】千层底并非有千层,男鞋35层,女鞋31层。师傅们用白布层层缝纳,一只底纳2000到4000多针,用大锤反复捶打。

  【现场声】布鞋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何凯英

  纳底子就得有一个手劲的问题。它为什么不脱层,就是因为咱们手工纳制的这个东西是针细线粗,机器缝纫它就是针粗线细,它就是穿过去的。

  【解说】老北京人对手艺的要求很高,这体现在老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吃穿讲究,就连把玩的物件也要手工做得精妙。用葫芦做哨体,再用水浸泡过的竹子做哨口,历经两个月时间,一个做工精良的鸽哨才能被打磨完成。

  【同期】“田家鸽哨”传承人 田振江

  一般公认做鸽子哨是8克到15克之间,您做的鸽哨如果要是超过了16克。一有可能鸽子带着很费劲,达不到鸽哨鸽子飞起来能响那么长时间的目的。它有时候困难性挺大,比如我们一般都是拿勺刀,勺刀刮里面的时候,很容易把葫芦给割裂了。

  【解说】一个小小的鸽哨不仅考验着手艺人的手指灵活度,而且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老北京人的“讲究”事儿远不止这些。用六七成熟的香瓜,腌制后酿入坚果和果脯,制成甜酱包瓜;用二两芝麻配八两花生磨出的二八酱……每一件讲究事儿都散发着老北京的味道,融入在老北京人日常的生活中。随着岁月的车轮,老北京人的日常“讲究”,逐渐变成北京符号,向来往的过客述说着这座四九城的历史与文化。

  编辑 刘媛媛 闫宇赫

责任编辑:【刘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