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八旬老人的微雕世界 方寸间尽显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9日 1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在2019年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举行的第二届“三月三书法展”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特聘画师王建安的作品,引来了众多书法迷的关注。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不仅书画篆刻底蕴深厚,微雕技艺更是了得。

  【解说】8月28日,记者来到微雕艺术家王建安位于成都的家中,客厅里立着两个木制展示柜,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件他珍藏的微雕作品。此时,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建安老人正整理着自己的微雕作品。据了解,王建安年轻时在一家刃具厂做美术设计师,自1980年偶然与微雕结缘后,王建安就对这门艺术着了迷。

  【同期】微雕艺术家 王建安

  微雕最大的魅力它就是,把很大的这些艺术品浓缩到很微小的物件上面把它呈现出来,把这种艺术精神进行浓缩,这就是它的最大的魅力。

  【解说】一粒米上刻着1400余字的《逍遥游》,一根筷子上刻出一整幅《清明上河图》,一根团扇扇柄上刻上129幅《西厢记》插画,一块手掌大小的剖面刻下3万余字的《易经》……这些都是王建安钻研微雕近40年里保留下来的最满意的作品。

  【同期】微雕艺术家 王建安

  开头就是要用很多不值钱的东西(雕刻),比如说像有机玻璃、塑胶片这些,在上面不间断地刻,有时候甚至是闭着眼睛刻,盲刻。一排一排这样刻下来,反复地试验,反复地琢磨,然后就成功了。当这个成功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报废的作品了,刻一件就成功一件。

  【解说】王建安拿起自己上周刚完成的微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向记者展示,上面雕刻的是《兰亭集序》,每一个字都按照王羲之的书法进行雕刻。王建安告诉记者,由于微雕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现在已经减少了微雕的创作,将精力主要放在书画上面。

  【同期】微雕艺术家王建安

  20年以前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因为本身我有高血压,我长期一天只要刻起的时候,完全废寝忘食,完全是不晓得(知道)时间,从早刻到晚。等到我发现的时候,作品倒刻好了,两只脚肿了,血脉因为不流动。我后面想了个办法,调好闹钟,每半个小时,它闹一次我就要起来走。

  【解说】王建安表示,书画功底对于微雕创作来说非常重要,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类书法书籍和工具,他也曾多次在杜甫草堂举行书画个展。

  【同期】微雕艺术家王建安

  搞微雕你要刻微雕的字,你首先你就要把字要写好。 你如果书法都没写好,涉及到刻微雕的字,你也刻不好。你刻的字都不好,内行一看,你的字不成体了,不成样它就上不到档次,跟艺术不怎么沾边。

  【解说】如今有不少人在和王建安学习书画,但他仍没有一个学习微雕的徒弟。面对当下越来越多的手工技艺渐渐失传和被遗忘,王建安表示愿意传授微雕,他希望这门文化技艺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同期】微雕艺术家王建安

  我写书法的那些弟子,他本身书法都没有写好,他怎么来学微雕,我也想教他们微雕,但是他自己都没有这种信心。我相信以后的下一代,我们孙子辈也会有很多能够有这方面兴趣的人来从事这行艺术,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国粹,也是属于一种非遗的东西。

  陈选斌 何浠 成都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