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墨甲”:科技与艺术如何“琴瑟和鸣”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3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现场音】“墨甲”中国风机器人乐队演奏现场

  【解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眼前衣袂飘飘的“乐手”,将诗句中婉转悠扬的笛音带入现实。近日,由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打造的新版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墨甲”完成首演并引发广泛关注。乐队中有“玉衡”“瑶光”“开阳”三名机器人“乐手”,分别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竹笛、箜篌和排鼓,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它们,在灯光映衬下默契合奏。

  【解说】日前,“墨甲”中国风机器人乐队项目总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米海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参与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乐队的研发工作,这让他萌生了打造中国风机器人乐队的想法。

  【同期】“墨甲”中国风机器人乐队项目总负责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米海鹏

  当时在日本这个是一个摇滚机器人乐队。所以有三个机器人在演奏摇滚音乐。其实我们现在看很自然,因为机器人都是这种铁皮的造型,然后看起来很金属朋克,它们来演摇滚也是特别的顺理成章的。但是我本人其实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这种风格,其实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想,如果中国音乐风格也让机器人来演奏,有没有可能,如果有可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解说】2018年夏天,“墨甲”机器人乐队项目正式启动。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与音乐家合作,将演奏技巧翻译成工程性的语言,让机器人一点点地“学会”演奏这些中国传统乐器。但掌握独奏远远不够,让“乐手们”默契配合同样重要。经过反复调试与改良,新版“墨甲”机器人乐队可演奏4支合奏曲目和2支独奏曲目。谈及机器人演奏与人类演奏的不同之处,米海鹏说,机器人在某些方面可以突破人类演奏的限制,但同时也会有不足之处。

  【同期】“墨甲”中国风机器人乐队项目总负责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米海鹏

  比如说在演奏竹笛的时候,它(机器人)的长音可以比人长很多。再比如演奏箜篌的时候,它(机器人)的和弦也可以比人同时演奏的和弦的数量都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同时拨十几根甚至二十几根弦。尽管机器它可以模拟人的技巧,但它很难模拟人的情绪,这是它最明显的短板。

  【解说】米海鹏表示,“墨甲”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让人们更好地思考自己与机器人的关系,也让科技与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碰撞。

  【同期】“墨甲”中国风机器人乐队项目总负责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米海鹏

  中国风的音乐它是很有特色的,它不太擅长用特别西方化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呈现,它应该是很古朴的,甚至中国文化所传承的这种很田园很禅。这样的这种哲学思考、这种文化属性、这种艺术特色,用科技来怎么呈现,其实在全世界是空白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特有一种文化形式。

  【解说】“墨甲”亮相以来,唤起了很多人对于机器人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米海鹏说,希望未来能打造更多新“乐手”,让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拥有更多可能性。

  程宇 宋宇晟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