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翻译家李之义:为何文明交流互鉴的潮流不可阻挡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9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汉字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最长的文字,具体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近日,瑞典“北极星”勋章、斯特林堡奖获得者,中国翻译家李之义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讲述汉字在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之间展现了怎样的独特魅力。

  【解说】李之义多年来译著等身,曾翻译出版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汉字王国》《另一个世界——中国记忆1961-1962》两部著作,广有影响。《汉字王国》一书更被陆续翻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必备书籍。

  【同期】中国翻译家 李之义

  外国人了解中国第一个看到的最吸引他的就是方块字汉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林西莉在讲中国书法时候,就说每个字都是(像)一幅画,中国的书法简直深不可测。她(林西莉)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个(汉字),都是下了很大功夫。这是一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给外国人听。

  【解说】20世纪80年代,李之义留学瑞典。作为一名译者,他深知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差异影响不容小觑。翻译界追求:信、达、雅,李之义认为,翻译既要提升专业水平,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也要深入其中,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同期】中国翻译家 李之义

  我为什么能把林西莉的书翻译好?我熟悉她。她讲话讲演什么表情,她说这话的时候怎么样,我很清楚。所以我翻译的时候她的形象就在我脑子里。我们写文章、翻译书也要注意,要让人能接受,不能一副专家面孔,一定要适合外国人的口味。

  【解说】林西莉曾在书中谈及,自己经历了从“把中国视为洪水猛兽”到“比较好地理解中国”,再到“最后不顾一切地爱上中国”的过程。通过翻译交流,她和李之义也彼此建立了信任。在李之义眼中,文化“和而不同”让世界散发多彩的魅力。尽管文化不同会影响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但不会影响人们对于“人性”、“真相”以及对“美”的追求。中国文化经得起研究和解释,它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

  【同期】中国翻译家 李之义

  我们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自信,但是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包容的。比如中国“天人合一”,外国人好多瑞典学者认定中国提“天人合一”的想法,现在也适用。坚守我们自己的文化,应该容许人家来研究这个来解释这个。在学术上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解说】李之义认为,作为传播者,要把“客观”“真实”奉为圭臬。去写你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面对曲解或误读,中国的报道者要尊重事实,以专业的姿态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上立足。同时,也应广交朋友,敢于交流。

  【同期】中国翻译家 李之义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都是交流对话互鉴的,这个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大大的多于西方对我们的了解。要敢于和他们交流,敢于说出我们的一些看法。鼓励外国的懂中文的朋友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要重视他们,广交朋友。因为他知道他们的传统,欣赏的口味。也请他们讲好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这也很重要一个方面。

  程宇 史元丰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刘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