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东西问】大熊猫何以跨越语言,架起东西方沟通桥梁?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出镜】中新社记者贺劭清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今年是大熊猫赴美50周年,我们就中国大熊猫赴美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国和外国专家在大熊猫保护上以及相关科研取得的成果来采访大熊猫专家李德生老师。李老师,您好。

  【同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生

  你好,大家好。

  【出镜】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李老师您好,今年是我们大熊猫赴美50周年,1972年尼克松总统完成中国的“破冰之旅”以后,我们中国于当年4月向美国赠送了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可否讲述一下大熊猫赴美的历史,以及“玲玲”“兴兴”赴美背后的故事?

  【同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生

  应该在(1972年)4月16号,“兴兴”和“玲玲”就被送到了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开始了传播熊猫保护相关的一些工作。这对熊猫去了以后,应该说开启了中国与国外大熊猫保护科研合作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两只大熊猫在美国一直生活到90年代相继去世了,后来美国方面再次向中国(提出)申请两只大熊猫。在2000年的时候,新的两只大熊猫“添添”和“美香”就到达了美国,开启了这个中美大熊猫科研合作新的一页。2005年的时候,大熊猫“美香”成功地产下了一只熊猫宝宝叫“泰山”。

  【出镜】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我记得“泰山”回(中国)来的时候,好像也有很多美国的粉丝从美国追了回来。

  【同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生

  因为喜欢它(“泰山”)的人太多太多,美国通过多方面渠道把(信息)传递到中国这边,希望“泰山”能够多留一段时间,所以它是在4岁半左右才返回中国的。“泰山”出生以后,美国那边就觉得生(大熊猫)宝宝也不是这么困难,但是从2015年(2005年)以后,连续5年,他们也为(为“美香”)做了人工授精,但是没有新生宝宝出生。他们也从2012年开始,大约一共派了10个批次、几十人(次)到我们这先后来学习(大熊猫人工繁育)。同时我们这边的专家,包括我们的科研人员也到了华盛顿动物园学习他们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我觉得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中美科学家在大熊猫的保护研究方面,我们实现了很多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大熊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新的贡献。

  【出镜】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您也有送大熊猫(“出海”)以及接大熊猫回家,通过文献来看,我们50年前第一次送大熊猫“出海”去美国,包括您去接(“华美”回国)的那次到现在,我们的交通、它们(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交流)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同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生

  目前在国外有18个国家22家动物园一共是69只大熊猫。1996年的9月,大熊猫“石石”和“白云”就从中国到了圣地亚哥动物园。1999年大熊猫“石石”和“白云”产下第一只宝宝,它是大熊猫以国际科研合作形式第一次产下的一个宝宝,叫“华美”,这个名字就体现了中国和美国的大熊猫专家共同合作成功的一个结晶。中美大熊猫合作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促进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也促进了我们科研方面的一些合作交流和一些技术的创新,为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出镜】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目前我们正在大熊猫保护研究方面最近有哪些最新的进展?然后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些科研实验,这些实验成功以后,对大熊猫保护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同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生

  到现在我们圈养大熊猫已经达到了673只,可以说从遗传多样性这个方面来看,让它在未来200年,让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持在90%以上,可以达到200年,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大熊猫的迁地保护是非常成功的。野外的保护也非常的成功,大熊猫的数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只有1114只,到了大熊猫第四次全国调查的数量达到了1864只,所以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将来会在(濒危野生)物种保存技术方面,有更多新的探索。除了(正在开展的野化)放归、(野化)引种,我们其实下一步也会做一些(比如)试管大熊猫(的)技术探索,我们的遗传资源库建设。我们有精子库、卵子库,还有干细胞库,这些方面我们觉得都值得研究,它不光是一种资源,其实也可以对将来其他物种的保护提供一些更好理念,更好的方法,一些新的技术。

  杨予頔 四川成都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