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我在三星堆“挖”文物 “95后”考古青年讲述挖掘细节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3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惊喜频出,当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已临近尾声,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作为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许丹阳自北大毕业后便扎根在四川广汉三星堆,这也是他首次在田野考古现场担任发掘负责人。“95后”青年许丹阳告诉记者,虽然发掘、整理“两点一线”的生活比较枯燥,但他们一直秉持着精细化考古的理念,尽量多地去提取信息。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我印象比较深的可能还是趴在那样一个平台上的感觉,可能不是特别好描述,就是既奇妙趴久了又有点难受。有时候我们趴在上面,其实清理的时候就忘记了时间,真的会有这种感觉,就忘记了自己是在那样一个状态之下,越看越入迷,特别是一个器物,比如一件铜器,刚刚露出一点,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就抱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解说】在众多新出土的国之重器中,来自4号祭祀坑的3件扭头跪坐人像因造型写实、姿势奇特而备受关注。谈及与该人像初次相遇时的场景,许丹阳仍记忆犹新。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整个的认识过程还是有一点点波折的,并不是说我们一下子发现了、看到了就认识了,其实还稍微有点波折的,第一件跪坐人像发现的时候我没有认出来,主要是因为它上面粘了很多像灰烬以及象牙渣一些土块覆盖在上面,而且表面有锈蚀,其实面部轮廓已经在现场完全看不清楚了,我们看到的是后来在实验室清理后的结果,所以在现场露出来了一件器物,我们当时以为是一只青铜鸟,因为它人像上面有一个竖起的头发特别的长,我们当时仍然没有认出来,因为三星堆之前没有发现过这样的人,更没有发现过这样的人的头发,所以我们第一反应认为它是一只鸟,头发我们把它当做了鸟的尾巴。

  【解说】许丹阳介绍,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往往有三三成组、五五成组的现象,所以他们根据这个规律在4号坑继续寻找,又找到了第二件第三件扭头跪坐人像。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当时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这样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就是这个人很重要,至少是4号坑最重要的器物了。而且在整个三星堆所有的坑中,这样的一个青铜人像应该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它的铸造技术是很高明的,而且它整个的艺术形象也是表达得非常好。其实我们仍然不死心,我们在想三个能成组,四个能不能成组,但是我们在发掘完之后,现在确认应该还是三个。

  【解说】为了更好展示古蜀瑰宝的神奇魅力,让民众了解文物修复过程,三星堆修建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首批亮相的出土文物也包括了这3件扭头跪坐人像。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我也就是从观众的通道以观众的视角,其实也是去看过的,看到的就是很熟悉,要见到了老朋友的感觉,就是一种亲切感。

  【解说】4号祭祀坑发掘工作结束后,许丹阳又参与了三星堆考古大棚外的考古勘探工作,发现了多个小型祭祀坑。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4号坑结束之后,我就是在祭祀区范围内,就是我们现在祭祀大棚的外侧又进行了一个勘探工作,我们又确认了其实在整个祭祀区范围内,不仅有这样的一个方形的坑,里面有很多器物,边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遗迹的,比如一些特殊的小坑,有的是呈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形状比较规整,开口层位就是它的地层的一个关系,其实和这几个坑是相对应的,开口于同一层位,所以我们推测那些坑可能也是祭祀坑,或者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祭祀坑。

  【解说】在许丹阳看来,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联合了中国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并在现场搭建了现代化考古发掘大棚、恒温恒湿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平台,可谓把“能用到的黑科技全部用上了”。

  【同期】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许丹阳

  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就是我们目前所在的区域,这显然和其他地方是有点不一样的,主要就体现在我们在现场有很多不同的团队在这里共同合作,不同的学科在这里相互地切磋,相互地融合,当然也有不同的那种设施设备都搬到了现场,可以及时地进行一些观察、检测、分析,信息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我想这个应该是当前中国考古学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多地应用应该是有关的,目前应该也是考古发展的一个趋势。多学科融合多种科技力量,然后在考古中各尽所长。

  何浠 杨予頔 何美锟 陈选斌 四川广汉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