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西“龙窑柴烧” 自然变数造就窑变精品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 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12月4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上雷村的永兴陶瓷厂内,66岁的蒋太华手持一只陶瓷花瓶赏玩,这只花瓶精美而小巧,表面呈现炫目的深紫色,其间点缀着如星光般闪耀的斑点。蒋太华介绍,这只花瓶表面的色彩和花纹,是经过龙窑烧制后自然窑变所形成的。龙窑柴烧是中国古老的窑烧技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解说】在永兴陶瓷厂内,一条长约40米、前低后高的土制窑炉格外显眼。蒋太华介绍,与中国陶瓷名镇——景德镇常用的圆窑不同,这种长窑常见于南方丘陵地区,因烧窑时远看形似向下俯冲的火龙,得名“龙窑”。

  【解说】窑室内通道狭长昏暗,窑室底部铺满砂层,墙面两边均设有多个投柴孔,烧制匠人不仅可以随时投放柴火,还能通过小孔观察火焰颜色,以此判断窑内陶瓷烧制的情况。

  【同期】龙窑柴烧技艺匠人 蒋太华

  我一直烧窑都不离开烧窑这个地方(窑炉),一直都在那里把控烧窑的温度。我们的龙窑不像现在这种气窑、电窑有这个测温仪。我们这个龙窑(通过)看火去鉴定它的温度,主要是凭经验。

  【解说】龙窑柴烧技艺非常考验匠人的手法和经验。烧制过程中,匠人们需要用肉眼判断陶瓷坯体的温度,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同期】 龙窑柴烧技艺匠人 蒋太华

  现在这个龙窑最关键(的工艺)在烧制这方面,你前面(工序)再做得好怎么样,你如果烧制出现缺陷,烧出来的就全是废品,没用。烧制这个过程是比较讲究的,温度高了它(陶瓷)就过烧,温度达不到烧结温度,它(陶瓷)就叫还没烧成,跟这种半成品差不多。

  【解说】陶瓷坯体需在龙窑内薪火不断地烧制三天三夜,根据坯体摆放位置、窑内气氛和火焰流动快慢的不同,烧制出的每一件陶瓷都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色彩和纹路。

  【解说】蒋太华与泥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龙窑烧制技艺上颇有天赋。初中毕业后,蒋太华便在家乡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一家陶瓷厂学习瓷器烧制,不到一年时间,便将拉坯、上釉、烧制等陶瓷制作工艺熟练掌握。

  【解说】1985年,蒋太华来到柳州市柳城县考察,发现上雷村一带的泥土非常适合制作陶瓷,且当地陶瓷销售市场广阔。他便与同乡开办了这家陶瓷厂,并采用传统的龙窑柴烧技艺烧制陶瓷。

  【同期】龙窑柴烧技艺匠人 蒋太华

  进了这个陶瓷厂,最先进去(的时候)是做零工,做零工以后,我就跟师傅学,去学习拉坯等制陶(器)的一些工艺。(之后)来到柳州这边,我想这边的泥土蛮好,蛮适合做陶(器),我说我来柳州做这个陶(器)肯定有市场,(果然)我做出的产品供不应求。

  【解说】在蒋太华看来,龙窑柴烧技艺虽然次品率较高,烧制难度大,但其好在能够烧制大件陶瓷用品。根据市场需求,蒋太华利用龙窑烧制满足民众生活所需的陶瓷用品,酒缸、酒坛、花盆等陶瓷用品在当地成为热销品。

  【同期】龙窑柴烧技艺匠人 蒋太华

  现在我做龙窑(烧制)的产品不像以前, 做什么都可以卖得掉。现在的话,你如果再继续做以前的那种产品,肯定有些它是没有市场的竞争力。现在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做什么,多做一些技术研发来满足市场,这样做的话我们才有生存空间。

  刘俊聪 韦国政 广西柳州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