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扎根边疆:青春作伴 味解乡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2日 1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数十年来一代代兵团人把异乡当成家乡,扎根新疆,建设新疆。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四川和河南的两个家庭。

  【解说】

  2019年是李金郎来新疆的第二十五个年头。1994年18岁的李金郎从四川宜宾珙县来到和田当兵,1997年退伍后留在了新疆工作。

  【同期】李金郎

  当兵的人特别能吃苦,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想家是自然的,但是以工作为主要吧。想家的时候就是看看家乡的照片吧。

  【解说】行伍出身的李金郎放下钢枪拿起牧鞭投身生产活动。虽然兵团的条件艰苦,但李金郎仍然坚守在这里。劳动之余一道家乡的炒香肠就能缓解他的思乡之情。

  【同期】李金郎

  这个是香肠,这个是老家的腊肉,在新疆做的继承老家的传统。老家每逢过年杀一头年猪全部做腊肉,经过烟熏一年四季不坏。看着父辈们这样做我们就这样继承下去。

  【解说】

  刚来新疆的时候李金郎没有想到自己会永远留在这里。2001年李金郎结婚后,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也来到新疆生活,随后两个女儿在新疆出生。李金郎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疆,现在他担任兵团十四师一牧场一连的副连长,在这里时间越久就越舍不得离开。

  【同期】李金郎

  新疆是我家,已经在这个地方新疆待了20多年了感情也比较深。在老家才待18年在新疆待了20多年了,每逢想家的时候就做些家乡的特色,这种特色我要永远继承下去以后教会孩子,我们是来自四川但新疆是我家。

  【解说】同样扎根新疆的还有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的郑艳红,2004年她和自己丈夫迁居到新疆。

  【同期】郑艳红

  当时是想过来看一看,来到地方以后感觉这个地方,文化啊人文啊很朴实都挺好的,就一直待下来了,一直再没有回去。

  【解说】初来新疆的郑艳红有很多不适应,她也曾哭着想要回家。后来她应聘成为一牧场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忙碌起来的郑艳红渐渐地从工作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同期】郑艳红

  我们幼儿园就是现在吧,就是本地的老师,就是除了两个少数民族的老师。就是我还有另一个汉族的2个,一共就4个老师。但是为了这里的孩子,我们还是要坚持待下来。就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这个孩子有美好的明天,为他们坚守下来,继续待下来住下去。

  【解说】

  郑艳红厨艺最拿手的是做家乡的手擀面,逢年过节她经常邀请少数民族的朋友来家里吃饭。身处异乡,手擀面也成了联结郑艳红与家乡的一个纽带。

  【同期】郑艳红

  刚和的面,做一个老家的饭嘛,手擀面我们老家都在吃。

  八月十五嘛中秋节,就像每年过年一样,做家乡的味道做家乡的口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吃聚一聚。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做到这个就会想家。

  【解说】现在郑艳红的丈夫在兵团三连负责生产工作,他们的两个孩子在和田读书,一家四口早已把新疆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同期】郑艳红

  (从2004年)到这,15年了15年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我已经把这里真正当成我的家。河南是心里面的一个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在这里。

  【解说】

  几十年来,数十万兵团人从中国各地迁居到新疆,他们在边疆安居乐业把异乡当成了家乡,对新疆的经济开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罗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