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股市暴跌,欧债危机是祸首?

2011年08月09日 12:2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球股市上周五的一场暴跌,让资本市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欧债危机上。尽管媒体将股市暴跌的原因,归结于欧债危机蔓延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引发投资者恐慌,但相比之下,欧债问题无疑对市场信心打击更大。一些海外交易员甚至指出,股市暴跌的九成原因在于欧洲。

  欧债危机由来已久,只是不断升级的程度有些超出市场预期——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已经接受了援助;意大利和西班牙又被爆出有债务问题,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升至6.19%和6.27%,按照惯例,一旦国债收益率达到7%,将要求外部援助;近期又有传言称法国债务也存在违约风险。

  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仅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6%,而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分别为欧元区第三、第四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仅意大利就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14%。单一个意大利存在债务问题,对市场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冲击,何况还有西班牙,甚至法国。

  昨天,亚太股市再次遭遇 “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提醒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欧债危机:它到底只是一袭而过的台风,还是会带来漫长寒冬的冰雪?

  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为提振市场信心,欧洲央行宣布将于今天入市采购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同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宣布,将提前实施上月通过的财政紧缩法案,以期在2013年削减700亿欧元(约合980亿美元)财政赤字。这两大利好消息一度刺激欧元兑美元跳涨近百点,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也应声而落。

  欧债危机看似得以暂缓,但专家的担忧更深了——

  意大利的表态就很难让投资者放心。意大利裕信银行认为,紧缩财政将导致意大利长期经济萎缩,而经济增长乏力将反过来降低减债能力。所以,在没有一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光紧缩财政根本解决不了意大利的债务危机。今年上半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2%,如果成功实现财政紧缩,明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数。

  更让投资者担忧的是,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此前,欧洲央行一直声称,欧洲资产没有投资风险。但随着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债务危机的爆发,欧洲央行才开始承认债务违约的风险,但坚持称,这三个国家经济总量仅占欧元区的6%,完全有能力救助。而现在债务危机波及“大而不能倒”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时,欧洲央行在态度含糊的拒绝之后又出手救助。这让投资者无法及时判断危机的程度。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认为,现在欧洲央行采取的都是止血式的措施,欧债危机在短期内看不到解决希望,而且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更像一袭而过的台风

  尽管欧债危机还将持续甚至恶化,但专家认为,并不用担心它会引发新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欧债危机更像一袭而过的台风,而不会是带来漫长寒冬的冰雪”。

  第一,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整个金融市场都冻结了,而现在欧洲还没有出现一个债券市场冻结的情况。第二,欧元区的决策者们还是花足本钱会救助那些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如果放弃救助,一些国家会退出欧元区。在政治层面上,这是决策者们绝对承受不了的。”丁纯说。第三,意大利和西班牙目前的债务危机依然在可控范围内。相比希腊等国不靠救助难以维持的境遇,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要好得多。布鲁塞尔知名智库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若尔特·道尔沃什说,总体来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结构相对于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而言要更健康,其债务主要由国内机构和居民购买,对国际市场影响不大。而且意大利与西班牙发行的债券还是有人购买的,收益率虽然偏高,但尚在两国可承受范围内。如果两国再能得到欧洲稳定基金救助,基本上能缓解债务问题。第四,欧元区现在可以采取的手段还有很多,只是由于存在道德风险的束缚而没有去做。

  专家认为,欧洲央行现在必须赶快拿出有效解决方案。欧洲央行的行动则让人联想起2007年下半年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次次救助行动。当时,美国政府对房地产次贷市场采取“创可贴式”的急救措施,每次出手都能让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但因为没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出台,反而招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如今,每次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问题,欧洲央行也采取“止血式”手段,却迟迟没有出台过一个彻底的处理方案。这次欧洲央行出手购入意大利与西班牙国债,尽管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并不是最终解决办法。过于迟缓的解决方案,只会让欧债危机的“炸弹”埋藏得更久、炸得更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