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新品卖不动基金"硬上弓" 基金业遇寒冬急需反思

2011年11月27日 15: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即便此前发行的新基金有的只募集到了二三亿份额,但这也不能阻挡各大基金公司在年末再度掀起的“发行大战”。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处于发行期和即将进入发行期的各类型新基金高达28只,显得颇为“拥挤”。但现在基金销售已然变成了“买方市场”,任凭卖方如何营销,销售业绩却是十分惨淡。而另一方面,不少老基金的份额也在逐渐缩水,已经有“迷你”基金走到了清盘的边缘。中国的基金业正在遭遇寒冬。

  30只新基扎堆儿发

  微博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被基金公司的同仁们广泛转发:“你不怕你男朋友在上海乱来吗?”“他要卖基金。”“你长期不在他身边不怕他空虚寂寞冷么?”“他要卖基金。”“他有什么心情不好你都安慰不到他呢!怎么排解呢!”“他要卖基金。”“要是有小三你要怎么解决。”“小三一直都在,就是卖基金。”“他会不会花心了变坏?”“不会,他很忙,要卖基金!”

  “卖基金”现在成了不少基金公司内渠道和营销部最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市场的低迷,基金就像今年跌了价的大白菜一样,根本卖不动。记者查询过往数据发现,此前成立的新基金很多在2亿出头,3亿、4亿比较普遍,超过10亿的是凤毛麟角。根据WIND数据,9月份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7.31亿元,10月份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5.31亿元,截至11月22日,11月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9.39亿元。记者了解到,11月18日募集结束的中银中小盘和民生景气基金首募超过了30亿,这在基金发行的寒冬属于热卖了,但这个业绩也被媒体认为依托了银行的背景以及有“帮忙”资金的介入,“水分”较大。

  尽管卖不动,但是各大基金公司发新基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熄火”,反而临近年末,愈发扎堆儿。根据统计,目前处于发行期和即将进入发行期的新基金高达28只。

  10只基金规模不到1亿

  这边是新基金卖不动,那边是老基金份额不断“缩水”。根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基金有10只,其中4只基金已逼近清盘线。

  资产规模1亿元以下的基金也主要集中在一些业界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如金元比联、宝盈、诺德、天弘等。偏股型基金中规模排名后10名的为: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天治趋势精选、天弘永定成长、国联安红利、泰信优势增长、国联安安心成长、金元比联核心动力、金元比联成长动力、华富策略精选和万家双引擎,它们的规模在5100万元至7300万元之间。其中,前4只基金的规模都在5000万元附近,规模5121万元的申万菱信盛利配置最接近清盘红线。

  当然这些迷你基金也不会“坐以待毙”。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金元比联基金公司旗下的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已连续三周加仓,仓位均保持在八成六左右。这一激进的策略在上周为其带来0.066%的收益,成为偏股型基金中唯一取得正收益的基金。

  要规模还是要业绩?

  今年以来,市场上首次出现的“股债双杀”的罕见行情,令基金市场十分惨淡。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累计亏损3667亿元,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较2.37万亿元的高峰时期下降了2000多亿元。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也从27%下降到8%。

  基金业绩下降,新发基金投资人不买账,但基金公司却依然在年末掀起发行大战,这些都再度印证了基金行业过度追求规模而轻视投资业绩的做法。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现在基金公司一直在追求资产规模,因为这和其管理费收入相关,但基金业绩究竟好不好是否能为投资人赚到钱却被基金公司搁置在脑后。尤其是发新产品的时候鼓吹投资者认购,但是在市场不好时,却没有听说哪家基金公司会主动告知你赎回来规避风险,因为他们永远都把规模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投资者的利益。

  但是这样就让基金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基金公司业绩不好,没有给基民赚到钱,投资者最终还是会选择赎回,或者不再通过基金来理财,但这样基金销售也会陷入困境,扩大规模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市场人士认为,基金行业应该借这个“寒冬”反思一下,摒弃以往一味追求规模与短期业绩的做法,想想如何才能让投资者重新对基金充满信心,用业绩重新掌握话语权。

  本报记者 邵泽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