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福生科因虚假财报被查 一字跌停

2012年10月30日 09:1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万福生科昨日股价一字跌停。

  营业总收入8217万元变2.7亿元 停牌多日股价昨日开盘即跌停

  停牌多日的万福生科再爆财务虚假记录,二级市场上股价遭到抛弃,周一开盘跌停。这家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今年半年报虚报营业总收入近两亿元,该公司目前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

  质疑一:谁对财报做了手脚?

  “不就是亏损嘛,也没有必要弄这么多假的数据。”一位股民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万福生科把今年上半年本来只有8217万元的营业收入虚增到2.7亿元。目前监管层已介入,股价昨日复牌跌停。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对比看,应该有人故意对数据做手脚的概率比较大。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在每个上市公司半年报和年报的第一页,都会有这样的“承诺”和“保证”。有业界人士表示,如果公司没有事情发生,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出现问题,这句话就会发挥威力。而万福生科的高管等相关人士目前可能正在为该承诺忙碌着。

  万福生科最新发布的公告称,2012年中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初步自查情况是:公司在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759.08万元、虚增营业成本14555.85万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根据更正后的数据,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只有8216.94万元。

  “这么大的虚假数据近一两年都很少见,确实令我很震惊。”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券商人士昨日告诉本报记者。他还认为,从半年各项数据来看,并不像其他公司那样,是部分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录入错误。

  记者翻开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发现,在《董事会报告》中,该公司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760213.22元,同比增长16.18%;净利润26553192.01元,同比减少14.84%”。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表》也显示,食品加工行业营业收入为26976.02万元,而在产品明细中,包括糖浆、葡萄糖粉等9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合计26976.02万元。

  有分析认为,这种造假情况不可能是疏忽造成,而是故意行为,“如果是疏忽,不可能这么多重要的财务数据都疏忽了。只能说明这些财务数据是被做过手脚,要不然,数据会拼不拢的。但到底是谁在数据上做的手脚,可能要等待监管层公布真相。”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质疑二:数据造假为“大小非”抬轿?

  更令投资者看不懂的是,万福生科7月14日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也表示,预计2012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盈利2580万元~2670万元,同比下降17.25%~14.36%。作为创业板公司,目前还没有再融资能力,因此,是什么原因让万福生科如此大胆?有人猜测,可能背后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中最为市场怀疑的就是为限售股解禁抬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9日,本该在9月份解禁的限售股股东集体延长锁定期。

  万福生科昨日发布的公告称,该公司自然人股东彭志勇、张苏江、李方沂、余小泉、刘丽、邓鹰以及法人股东南京鸿景创业等出具承诺函,自愿对所持有公司股份追加限售期。

  深圳某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前的确存在上市公司为了大小非解禁套现而故意做高业绩的情况。“但万福生科是否也存在这种原因,现在还不能这么说。但在真正原因没有公布前,也不排除有这种猜测。”该私募认为。

  质疑三:中介督导为何未发现问题?

  由于万福生科的半年报没有经过审计,相关机构可能可以撇清关系。但作为上市保荐机构和持续督导机构,平安证券为何就没有发现问题呢?

  万福生科在公告中还称,除了重大虚假数据外,还没有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公司募投项目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上半年因技改停产,其中普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2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123天;精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累计停产81天;淀粉糖生产线于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5月23日累计停产68天。截至2012年6月30日,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已基本完成,进入调试阶段。

  但作为保荐和督导机构平安证券并没有发现该问题,导致最终这份半年报“水分”充足。目前,平安证券也未就相关问题作出解释。而在万福生科的解释中,也未提督导和保荐机构的责任。该公司仅表示,犯下如此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公司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进一步加强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制观念。  (文/表 记者张忠安)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