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资抄底A股猛砸7.49亿美元 A股逐渐进底部区间

2012年12月06日 16:3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导读】今年股市走势9成券商看走眼。近期外资抄底A股一天猛砸7.49亿美元,外资投行断言明年A股回报超2成。12月6日,经济之声评论:A股离反转到底还有多远。

  中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转眼又到年末岁尾。有媒体统计了30多家券商对今年股市的判断。在这些券商中,超过九成都误判了走向,包括申银万国、国泰君安、高盛、长江证券等券商都没有把准股市的脉络。判断最离谱的要数东兴证券,它预测今年高点会达到3567点,而实际情况则大相径庭。而大名鼎鼎的高盛,预测报告同样不靠谱,高盛之前预测今年A股会有2到3成的上涨空间。

  2012年A股跌跌不休,唱空的自然不少,但稍有反弹唱多声音也开始多起来,比如昨天股市反弹重回两千点,有分析师就表示,大盘即将反转!

  而外资投行的动作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瑞银、高盛等外资投行最新发布研究报告就认为,A股即将结束长达三年的熊市。外资投行还预计,2013年沪深300指数有可能上涨26%。

  而据跟踪监测国际资金流向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在12月3日A股创出近四年来收盘低点当天,离岸中国股票基金的资金净流入创下“天量”,一天之内净流入7.49亿美元,再创新高。多方迹象表明,随着估值不断下降、同时经济见底信号持续凸显,外资对中国股市后市的看法越来越乐观。正因为如此,外资投行纷纷出售抄底。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到应该如何看待券商和投行的分析?稍有起色的大盘到底离反转还有多远?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银河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柳瑾评论这个话题。

  外资投行目前表现出对A股的观点很乐观。12月3日A股创下新低时,外资进入量却创出了近期的新高,7.49亿美元。柳瑾认为,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底部区间了。

  柳瑾:外资的确是开始进入,而且进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我们不应该单一地看好A股市场,因为从国际股市的情况来看,首先欧美国家股市其实并不看好,相对来说只有投新兴市场国家,而新兴市场国家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其他几个金砖国家的股市对比08年9月时都是相当的高点,只有A股市场非常接近于08年9月时候的1664点低点,对于外资的投行包括对冲基金和QFII基金来说,中国入市肯定是相对整体的低点。

  可以说现在应该已经逐渐进入底部区间了,但我们很难去判定具体底部是多少点,但我们可以判定出现什么条件会出现真正的反转:首先是经济的持续企稳,经济企稳的信号现在已经有了,连续三个月PMI逐渐小幅回升;第二是投资的持续拉动,现在投资还是增长的主力,这点必须持续;第三我们一定要看到明年3月时,我们之所以不看好四季度的行情,更看好明年一季度,主要就是因为一季度是开工旺季,3月的新订单量大不大是将来经济能否恢复的一个关键;另外,如果看好股市,首先要看公司利润是不是在上升,工业企业利润增加值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广大股民应该关注;然后就是市场上的流动性,央行是不是还在不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基金是不是仍然在入场,现在来看大部分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很悲观,他们的仓位可能在七成,股票型基金最低的仓位应该是在60%,七成仓位相对来说很低了,这样的仓位下如果没有开始大幅持仓,我们不能说现在底部就已经出现了。这里建议股民,我们不应该去尝试抄底,而是等底部真正出现了,出现了反转,我们再去跟随趋势,抄底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这几个都满足的时候,才能够判断市场底部真的来了。

  股市按逻辑来说,要比宏观经济提前三到六个月的期间能够见底,这个期间和周期怎么来看?

  柳瑾:提前周期的确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四季度时,恐怕还很难出现这个情况。因为长期的悲观情绪已经持续了很久,主要是因为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造成前几天的大幅反弹,大家情绪被调动起来,认为很可能反转出现了,我们认为这个情绪恐怕还是一个短期反弹,不是真正的反转,真正的反转要等各种利好消息比较实际了后才会真正出现。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