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葛兰素史克总部加大调查力度 反腐or逼药企降价?

2013年07月19日 14: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由头,而相关部门的真正目的是逼迫药企降价”。近日,一位分析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公安部门针对GSK的调查尚未结束,但随着相关细节逐步披露,一个外企在中国通过违法手段促销药品的路线图逐渐清晰。最近有报道称,GSK总部正向上海派遣高级内部审计师和律师,加大力度对被指控有贿赂问题的高管进行内部调查。

  巧合的是,7月17日,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在2013年医药百强发布会上透露,要改革药品定价方法,改革单独定价政策,逐步缩小目前原研与仿制之间的价格差距,探索对部分进口专利药品进行全球价格联动。在业内人士看来,药品定价改革已传来脚步声。

  GSK总部加大调查力度

  最新报道显示,GSK正在向上海派遣高级内部审计师和律师,加大内部调查力度,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对其在中国的规章制度进行独立评估。此外,GSK证实该公司中国部门财务总监SteveNechelput自6月底以来被限制离境。目前Nechelput正在继续工作,并可以自由在中国境内活动,没有被拘留或受到讯问。GSK中国区总裁马克锐7月初离开上海,将在伦敦协助调查。

  “我们6月底就知道了SteveNechelput的出境开始受到限制,但他在中国境内的旅行并未受到限制。”GSK中国方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他并不在被立案侦查、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士之列。他目前仍然担任并履行GSK中国公司的财务总监职务。”

  警方迄今拘留了GSK4名中国籍高管,警方还暗示,他们正在调查其他制药公司的活动。近日,微博上传出优时比上海办公室、雅培、罗氏、诺华等企业办事处上海办公室被相关部门拜访。

  优时比对此表示不予置评;罗氏方面表示,公司没有收到政府关于针对罗氏反腐调查的通知;诺华的声明则称,中国政府部门尚未就反腐败一事与公司进行联系,诺华尚未收到相关调查,而外界所说的武汉办事处事实上没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调查;而雅培则对此事进行了否认。

  反腐还是逼药企降价?

  从公安部披露的细节看,GSK涉事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以促进药品销售。自2007年起,GSK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和咨询公司转移资金高达30亿元。

  实际上在多年的市场操作之中,上述体系已经运用得非常成熟,制定药价时也会考虑包含这部分成本,因此现在的药品价格也被称作“含贿价”。根据正在接受调查的GSK高管披露,这部分推广和回扣成本占总药价20%~30%。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GSK贿赂事件的出现归根结底与中国“以药养医”的特殊国情分不开。在法律法规层面,商业贿赂“零容忍”,而在现实层面,有些企业认为不贿赂就无法取得政府、医院和医生的支持,因此无法争夺市场。

  前述分析人士还表示,此次事件可能会引发国家相关部门对制药企业的排查,有可能是国家整治药价虚高的一个信号,国家可能将GSK“贿赂门”事件当作逼药企降价的信号。

  “这次有关部门可能把GSK作为抓手和样本,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就像对待外企奶粉企业一样,目的是逼这些企业降价。”该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数据,GSK用于贿赂的成本占药品成本的30%,那么,理论上看,药品的降价空间起码是30%。”

  此外,该人士表示,在这一轮博弈中,可能会有企业率先降价,这个药企如果是GSK也不会令人意外。

  定价改革时机或来临

  实际上,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降低外资药品的价格,但是一直无法触及外资高药价的根本。

  以罗氏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注射剂(1g)为例,该产品原先在我国售价为93.8元,2010年国家发改委要求该公司将该产品价格下调,如今价格为65.7元。但是同品种的国产仿制药,在我国某些省市招标中,价格已经低至1元左右。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记者了解到,政府也曾与企业进行过博弈,国家以进入医保或者纳入基本药物等优惠条件,吸引部分外资药品主动降低价格,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巧合的是,在本月17日,朱德政在2013年医药百强发布会上透露,要改革药品定价方法,探索对部分进口专利药品进行全球价格联动。

  朱德政在会上提出了三点改革的初步思考。其一,改革定价方法,包括改进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逐步引入药物经济性评价方法;对部分药品(进口专利药),可参考国际市场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市场价格;对专利药品给予价格保护,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探索定价方式改革试点。

  其二,改革单独定价政策,逐步缩小目前原研与仿制之间的价格差距;其三,要改革流通环节加价政策,包括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监测工作;探索有效方法,对流通环节的实际加价率进行控制;对医院药品销售加价率政策进行改革,逐步降低15%加价,探索试行差别加价政策等。

  而在本月初,国家发改委针对包括GSK等在内的数十家医药企业展开成本调查,称这是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调查内容为相关企业2010~2012连续三年全部药品生产、销售、成本费用及价格等有关情况。

  “现在进行药品定价改革可能是很好的时机,一方面国内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一些国产新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外资品种分庭抗礼。”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