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暖流涌动蓝筹股 市场牵手“红四月”

2014年04月09日 13:5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4月伊始,沪深股市整体反弹,蓝筹股暖流涌动在其中功不可没。分析人士认为,在估值修复、资金调仓以及宏观环境转暖等有利因素的支撑下,蓝筹反弹行情具备一定延续性,这也意味着沪深主板市场至少在指数层面上有望迎来“红四月”的积极走势。

  估值修复确定展开

  在宏观经济非常低迷的背景下,指望蓝筹股出现业绩推动的上涨行情显然并不现实,不过这并不影响该板块在目前阶段出现整体性的估值修复。

  去年以来,对于经济转型,市场已经形成一致预期,去杠杆、去产能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开始长期压制蓝筹股走势,相关个股股价都出现了幅度不小的调整。但是,这种基于中远期悲观情绪导致的股价下跌,也造成了蓝筹股的阶段估值洼地。毕竟,以银行、地产、汽车为代表的大部分蓝筹股,短期业绩仍然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统计显示,即便近期出现上涨,沪深300整体市盈率(TTM)也只有8.5倍,2014年的动态市盈率更是只有7倍。此前一段时间,大量权重蓝筹股股息率都超过7%,有些个股甚至股息率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典型的类债券资产。这意味着,当前蓝筹股较低的估值水平已经包含了相当程度的中长期悲观因素,而一旦这些抑制股价的悲观情绪稍有好转,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就会展开。

  在估值修复已经具备成行基础的背景下,催化剂在3月下旬相继出现。一方面,京津冀等一系列局部振兴政策陆续出台,众多蓝筹股开始吸引资金眼球;另一方面,优先股试点等直指蓝筹股的政策也在不断推进,令该板块政策性溢价的空间逐步拓展。可以说,在估值本就较低的情况下,政策面的相关变动为蓝筹股提供了股价上涨的催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从具体蓝筹股走势看,近期沪深300指数持续保持较为积极的量能,显示资金参与情绪已经明显提升。由此,本次蓝筹股估值修复,在客观基础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均已具备条件,这使得行情延续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资金调仓催升股价

  如果说估值修复是本轮蓝筹股反弹的基础,那么资金调仓则成为该板块上涨的最重要推手,配置蓝筹股的资金主要来自两方面:

  其一,存量资金调仓,从小盘股流向大盘股。2013年以来,基于对蓝筹股中长期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小盘成长股向上趋势的不断自我强化,蓝筹股在众多机构投资者的持仓中所占比例非常低。不过,进入3月份后,大盘股与小盘股走势巨大的剪刀差开始明显修正。在全球科技股筑顶的大背景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明显破位,资金在源源不断流出新兴成长板块的同时,逐渐加大了对传统蓝筹股的配置力度。从当前资金仓位调整节奏看,这一资金配置转变并未结束。

  其二,场外资金调仓,从非标资产流向低估值蓝筹股。按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随着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无风险利率的向下拐点正在形成,那些从非标资产中流出的资金有可能进入资本市场,这其中除了高收益债券外,具备类债券特征的低估值蓝筹股同样会是其重点关注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欧央行或重启量化宽松的背景下,海外资金也可能成为蓝筹股的重要购买力量之一。据申银万国统计,3月20日-26日,中概股的整体资金流出量已经开始大幅降低。

  宏观环境阶段转暖

  当然,无论是资金调仓还是估值修复,作为“晴雨表”功能更为灵敏的品种,蓝筹股阶段反弹的延续性都需要积极的宏观环境进行保障。目前看,作为股市宏观环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流动性和经济增长预期都处于偏暖的状态中。

  从资金面角度看,德邦证券指出,一季度季末过后,资金利率逐渐回落,比如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以及1周SHIBOR都较3月底明显回落,1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已经回落到近两个月的低位,显示宏观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随着通胀水平下行以及稳增长预期进一步提升,利率水平有望逐步形成拐点,下半年利率大概率下行。与此同时,股市资金面也在逐步好转。截至3月28日,A股新增开户数从年前的8万户回升至16.6万户左右,连续7周保持在15万户以上,而产业资本的净减持量也开始大幅减少。

  在经济增长方面,虽然3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呈现出旺季不旺的特点,但对于股市来说,经济走向的预期更为重要,目前较低迷的经济表现,反而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政策出台的预期,这种积极预期有望成为蓝筹股阶段表现的重要支撑。对于经济政策走向,中金公司表示,针对疲弱的经济环境,近期管理层推出了扶持小微企业、支持棚改、城市基建、铁路等“稳增长”措施。虽然政策总体步伐不大,但政策保增长的方向已经明确,有益于消除市场疑虑。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