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股市2000点“耍大牌” 微刺激难救股市于水火

2014年07月03日 0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微刺激”持续加码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数据略为回暖。就近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预览”数值分析,6月PM I初值数据续升至50.8,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而6月制造业新订单分项指数初值升至51.8,为15个月以来新高;同期,产出指数也创下了七个月的高位。然而,在经济数据有所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却停滞不前,依然在2000点附近徘徊,耍起了大牌。

    笔者认为,“微刺激”加码有利于国内经济的适度回暖,却不会令实体经济出现大幅度的回升。至于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不会因实体经济的短暂回暖而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微刺激”的持续加码有别于过去兴奋剂式的刺激政策,整体刺激效果不会太大。自2003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呈现出持续飙升的格局。而经过10年的扭曲性发展,我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越拉越大。过去,在国内经济出现较大下行压力时,管理层热衷于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用猛药来刺激经济的回升。显然,这种兴奋剂式的刺激政策并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如今,管理层更偏向于以“微刺激”的手段,针对性刺激急需流动性的地方,从而避免过去“用力过猛”的问题。但是,用“微刺激”的手段来刺激实体经济领域,整体效果不会太大。

    第二,在“微刺激”加码作用下,释放流动性的最终去向仍需观察。按照之前管理层推出的接连“微刺激”政策,虽然其针对性意义较强,但是累计可释放流动性也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以上。然而,吸取2009年“4万亿+9.59万亿”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当时大部分的流动性被大型国企、大型上市公司等垄断,最终导致大量的流动性无法有效流进流通市场之中。此外,大型国企、大型上市公司等依靠这些流动性,大规模进入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由此导致当时资产价格的大幅虚增。至此,“微刺激”加码能够释放一定规模的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又能否精准流进实体经济领域还需要持续观察。

    第三,股市长期偏离经济的走向,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数据水分过多。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提前3至6个月反映经济的真实走向。然而,在我国,股市的走势却长期偏离经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经济数据的水分过多。

    目前,我国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将各项突出数据“人均化”后,其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并不乐观。此外,长期以来,因地方政绩与G DP等关键性指标捆绑在一起,各项数据也被“大幅虚增”。

    多年来,国家与地方的经济数据“打架”已属于常见的现象。以近五年为例,2009年,各省份G DP之和高出国家公布的G DP总量达到2.68万亿;2010年,两者之差多达3.2万亿;2011年,约为4.6万亿;2012年,约为5.76万亿。至于2013年,各省份G D P之和依然远高于国家公布的G D P总量。

    显然,经济数据水分过多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还会深刻影响管理层的决策。至于股市,也不可能因“虚增”的经济数据而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因此,不能对“微刺激”加码给予太多的期望。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虚拟经济领域,均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发展期。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