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鹏欣资源定增前诡异减持 定增收矿实为利益输送?

2014年07月18日 13: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 记者 张海蛟 华青剑 ) 近日,鹏欣资源发布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鹏欣集团在内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38亿元,用于收购位于南非的金矿资产并进行投资建设。

  然而,鹏欣资源在定增前抛出高送转方案和多笔大宗卖出交易显得耐人寻味。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3月24至27日鹏欣资源停牌前的最后几个交易日,均有大宗卖出交易发生,成交金额高达6.89亿元。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鹏欣资源为避免增发时遭遇增发底价高于股价而使得增发难以实施,可能提前将定增消息透露给大股东,故而出现了停牌前的诡异下跌。另外,高送转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定增参与方的风险,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拨打鹏欣资源董秘办电话021-61677666-7397,始终无人接听。

  鹏欣资源诡异减持 高送转疑为利益输送

  鹏欣资源公告显示,此次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5.55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的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6.8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将不超过38亿元,而控股股东鹏欣集团将认购10%。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本次发行前,鹏欣集团直接持有鹏欣资源15.09%股份,并通过合臣化学间接控制鹏欣资源3.62%股份,合计控制鹏欣资源18.71%股份,为鹏欣资源控股股东,姜照柏为鹏欣资源实际控制人。

  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上限计算,本次发行完成后,鹏欣集团将直接持有鹏欣资源13.48%股份,并通过合臣化学间接控制鹏欣资源2.47%股份,合计控制鹏欣资源15.95%股份,仍为鹏欣资源控股股东,姜照柏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鹏欣资源停牌前出现多笔大宗卖出交易,在38亿元的巨额定增计划抛出前,出现大幅减持未免有些踩点的意味。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3月24至27日,鹏欣资源均有大宗交易发生,共计成交五笔,合计成交6932.48万股,成交金额6.89亿元,成交折价率从9.6%到11.23%不等,卖出席位中银河证券上海中原路营业部和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各占两席,剩下一席为国泰君安总部;买入方也主要集中在国泰君安总部、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营业部。

  鹏欣资源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有机新材料等精细化工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136.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5.86万元,同比减少25.79%。

  鹏欣资源股东此前多次减持公司股份。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月24日,当时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中科合臣化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减持4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记者查阅当时大宗交易所发生的席位发现,当时减持也是通过银河证券上海中原路营业部,而且买方同样为国泰君安证券总部。

  事实上,最近两年市场整体低迷,定增等再融资难度加大,一些抛出定增方案的公司急于融资,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来保证定增的顺利完成。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鹏欣资源打压股价的做法更像是为了降低定增股东风险,为避免增发时遭遇增发底价高于股价而使得增发难以实施的情况发生。”

  另外,鹏欣资源6月份抛出10股转增7股的高送转方案,此举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定向增发计划护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高管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鹏欣资源的高送转方案实为配合企业再融资的需求,对鹏欣资源来说推出高送转方案,既可以推高市场价格,又可以摊薄再融资价格,利于再融资实施,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鹏欣资源这种为定增顺利采取的打压股价、高送转等手段对中小投资者是非常不公平的,有悖职业道德,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该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鹏欣资源定增收购境遇堪忧

  鹏欣资源拟以募集资金中的4.5亿元收购GoldenHaven100%股权。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GoldenHaven主要资产为持有CAPM公司74%的股权。

  通过并购GoldenHaven,鹏欣资源将实现对CAPM的控股,并将其南非奥尼金矿相关黄金资产纳入公司。与此同时,鹏欣资源拟以此次募集资金中的约25亿元投入该金矿的生产建设项目;其余部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CAPM主要资产为采矿权,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CAPM采矿权有校期限为2008年2月15日至2018年2月14日。

  也就是说,鹏欣资源即使收购成功,也只有4年多的采矿资格,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海外购矿企业涵盖国有及民营资本。2013年仅吉恩镍业、恒顺电气等10家国内上市公司的协议投资额达11.53亿美元,占全部投资的36.8%。

  然而,购矿热正面临亏损窘境。随着购矿规模增大,八成项目却出现亏损,部分濒临失败,境遇堪忧。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地方的文化,与政府谈判的方法,很多潜藏的风险都是合同中难以显现的,即使像国内经验丰富的投行运作这类项目的成功率也很低。”

  “国内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收购海外的资产,但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格一般是虚高的,但在海外一般难以监管和作出真实评估,当中的差价不排除有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存在。”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