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月线六连阳 国泰君安“看多400点”兑现

2014年11月03日 10: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不仅收出月线六连阳,更是在银行股等权重蓝筹放量拉升下,成功突破压制了大盘20个月的2400点大关。在股指站上2400点之际,国泰君安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次不再是“距400点反弹还有500点”式的嘲笑,也不再是多转空的报告谣言,而是预判成功。在市场最萧条的时点抛出“400点大反弹”,在悲观调整中多次顶住压力坚持看多。2014年机构的多空之战谜底揭晓之际,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被市场认可的,除了400点,还有转型时代策略研究的新框架。

  转型时代策略研究的新框架

  4月7日,乔永远率领的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发布报告《400点大反弹:抢蓝筹,夺龙头》,预期二季度上证综指将出现20%以上反弹空间,沪深300将出现25%以上反弹空间。在市场普遍悲观迟疑之际,国泰君安的报告可谓石破天惊。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用境内外资金流入、经济增长预期改善等为股指的反弹备注时,乔永远却仍然坚持用半年前的核心理由和逻辑来解释400点反弹:A股市场面临的无风险收益率正在出现下行拐点,增量资金流入股市,推动A股出现大级别反弹。

  更为具体的逻辑表述是:在无风险利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成为阻碍A股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制度红利释放的周期在启动,将平抑A股市场的风险溢价。在经济增长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的背景下,涨势也能够由局部蓝筹和龙头向更广泛的低估值蓝筹板块蔓延。在整个经济转型期,来自盈利波动的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少,来自无风险利率变动和风险偏好波动的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投资的关键,是找到不同阶段市场走势的核心驱动因素。

  在乔永远看来,事实上,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预期没有发生大的改善,海外资金也并未大规模进入A股,但行情却已经得到比较全面的演绎,归根溯源,则是策略研究本身在转型时代发生了变化。

  “策略研究是和市场一起赛跑。不要跑到市场所反应的预期后面,而要跑到市场没有反应的预期前面。过去,策略研究只需要盯住增长预期,而转型时代的策略研究,则要同时关注增长预期、资金价格和风险溢价这三个变量。换句话说,过去只盯着经济统计报表的数据去预测股票市场,只注重经济增长率等DDM模型的分子因素变化却不注重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等分母因素的变化的策略研究框架,并不适合当下的转型时期”,乔永远表示。

  牛市是对经济转型的认可

  基于转型时代策略研究的新思维方式,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将A股市场视为转型能否成功的晴雨表。“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提是股权认识的觉醒和A股市场的复兴。如果说过去十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增长,银行贷款就足以支持这种增长。那么转型后的增长一定是依赖于股权融资。”

  在乔永远看来,自己所在团队自今年四月以来发布的看多A股市场四百点的报告,更准确的描述,是唤醒市场对A股的牛市思维,这种牛市思维自2007年起至今已经消失了七年。正因如此,对于后市,他的态度仍然坚决:“牛市是对经济转型的认可,400点只是起点”。

  在乔永远看来,A股市场的牛市思维本质上是股票市场对于经济转型的认可,以及对全社会流动趋势性向下拐点的确认。从国泰君安策略立体博弈的角度看,A股的牛市思维以400点为起点,未来三年之中牛市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未来资本市场出现的改革,包括注册制的改革,都不仅不会限制市场估值的进一步提升,反而会加速股市对转型和新投资机会的认可。

  “全世界都在转型!”是乔永远所在的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对于2015年市场特征的描述。“股票市场正在从对价值和业绩的认可,转型到对于成长性和改革红利的认可。A股市场估值的大幅扩张,正在对产业、政府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13年A股市场兼并收购的公司数约100家,而在2014年便大幅上升到了600家。只有转型,才能生存。这种认识正在成为市场、企业甚至政府的共识。我们也将自始至终,矢志不渝推动市场对于转型的认识。”乔永远如是表述。记者 朱茵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