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沪港通助股指“空中加油” 蓝筹基金打响翻身仗

2014年11月13日 12: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康博) 近日,沪港通即将开通的消息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低价蓝筹股也从此前的无人问津变成了香饽饽,其中以投资蓝筹股为标的的基金产品更是得到了机构与散户的大力看好,使得大盘指数在连续上涨四个月后依然保持着强进势头。

  沪港通“引领”股指持续走高

  在经过了7月份以来的大幅上涨后,国内股市此前出现了短暂震荡,然而受到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消息,近期市场呈现出“空中加油”势头。日前,A股市场表现强势,沪指盘中更是超过2500点。与此同时,随着大盘强势上行,重仓权重股、蓝筹股的大盘基金表现抢眼,受到市场资金青睐。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称,多年来,海外资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资金进入中国内地,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沪港通的开启终于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打开了一扇窗。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有香港银行预计,香港不少投资者或无法立即参与“沪股通”,但由于投资者的多元性,开通初期的北向单日额度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认购满;而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的潜在资金约有1800亿元人民币。

  “沪港通的启动,对于A股属于重大利好,亦显示中国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对媒体表示。韩复龄指出,对于A股而言,沪港通带来的益处包括,吸引香港资金、包括在港的境外资金进入A股,改善资金面;其次,有利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更趋合理,特别是有利于提振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

  尽管目前沪股通总额度仅为3000亿元人民币,略超沪市一天的交易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年初一度颇受关注的a股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事宜,亦与沪港通开通与否相关。msci亚洲研究总监谢征傧曾明确表示,顺利开通沪港通与否,是a股能否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重要考量。谢征傧指出,初步会纳入a股市值5%,最终若全部纳入a股,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将会从两成增加到三成。若按此计算,增加一成比重,相当于a股将注入1500亿美元,约1万亿元人民币。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坦言,内地股票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估值,更重要的是基本游戏规则、制度、理念、交易机制、产品线、监管等各个领域的逐步全面接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奚君羊称,相较于海外的机构投资者,我们的股民还显得不够成熟,“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上,国内的投资者还有较强的盲目性和投机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内地市场在2400点整合基本上已经过关。沪港通之后,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影响。沪港通有额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磨合,已经开启的长周期的慢牛,会在沪港通的推动下更加有节奏地向前积极迈进,投资者应该有信心。

  大盘蓝筹基金勇打“翻身仗”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由于此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等影响,国内股市以及大盘蓝筹股价格长期走低,虽然从去年开始股市触底反弹,但创业板与中小板股票一直引领反弹势头。

  今年七月份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的促进下,场内外资金开始向低估值蓝筹股领域布局,受此影响,以蓝筹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也明显受到资金关照。银河证券投资主管吴春龙认为,A股已因沪港通而出现重大变化,资金转炒大价股,“创业板股份的投资成本已比较大,如从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以价值为主的投资角度去看,中细价股有机会跌得很惨。”

  数据显示,就在沪港通宣布即将开通的当天,A股市场收盘大涨,沪指当天涨幅高达2.3%。来自东方财富网的统计数据显示,10日当天,有882只基金收盘净值上涨,占比高达87.6%。相对于成长类基金,蓝筹基金的表现可谓强势。

  从具体基金来看,就在涨幅靠前的基金中,蓝筹基金涨幅明显居多。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有181只基金同期涨幅超过2%,甚至有15只基金涨幅超过3%。其中,申万菱信申银万国证券行业指数分级涨幅排名第一,当天收盘涨幅高达4.01%,这也与其重仓券商行业有直接关系。紧随其后的是中证南方小康产业指数ETF、汇丰晋信大盘股票、鹏华价值、博时上证超大盘ETF、嘉实基本面50指数、国泰上证180金融ETF等基金,同期涨幅均在3%以上,而从名字基本也能看出,这些基金大多均为蓝筹基金。

  对于沪港通对后市的影响,业内人士十分乐观,认为资金阀门被打开,将为A股带来源头活水,短期助力股指继续向上扩展空间,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