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好效应叠加 机构看好市场强势持续

2014年11月24日 09: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备受关注的沪港通开通一周有余,与此前的预期相比,上周前半周的市场表现似乎差强人意。不过,多位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沪港通未来会为A股市场带来重大影响的逻辑目前难以证伪,国际资金进驻A股之后将寻找其感兴趣的标的长期“潜伏”,必将改变A股长期以来形成的游戏规则。而短期来看,A股则更有可能呈现出类似“超限战”的非对称战局,即新境内外投资者基于各自的投资理念在不同的战线上各玩各的,你走阳关道,他寻独木桥。

  利好效应叠加

  随着央行在上周末降息政策的公布,机构对市场走强的信心更为坚定,虽然短期并不火爆,但沪港通带来的长期价值更为投资者所关注。

  沪港通使用额度或逐步上升

  “最先进入市场的多是对冲基金,很多海外的养老基金等长期投资者还没有进入”,有分析师表示,最初沪股通额度没有如预期般的火爆,反而有点冷清,并不表示沪港通没有价值,随着中国A股纳入海外大的指数,如MSCI\富时等,将有更多的基金和资金跟踪进入,对于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也将持续上升,而这将是可以预期的。

  机构投资者分析,港股通开闸几日遇冷,大致原因有:一是汇率因素,交易过程存在汇兑损失及汇率波动风险;二是港股相比A股交易成本较高、繁杂;三是标的少且蓝筹股为主(沪股通568个标的,港股通268个标的);四是港股更易受美股影响,中期走势不明等等因素。但是这并不代表机构投资者不看好沪港通对市场的长期影响力。

  从操作层面讲,国元证券表示,在价值策略来看,港股更喜欢高派息的,A股更喜欢现金流高的。两地低波动的策略,对于大市值股票都是有效的。香港市场相较于内地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香港市场有很多的衍生品可以去选择、去投资,放在组合里面,提高组合的有效性。

  菁英时代董事长陈宏超说:“沪港通的根本目标是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更多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沪港通的试点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打开国门的开始,将促进经济转型,引导资本市场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投资者,我们未来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要放到国际价值体系里评判。开放后短期影响不会太大,未来万亿资金进入的概率很高。”他认为,目前市场还处于蠢蠢欲动的早期,个别大机构才刚刚开始关注,国外的钱也正慢慢回流。据我们的经验,一轮长期调整后,有回流资金进入,未来会有大的行情。调整越充分,确定性越高。

  “掘金”思路已经明确

  申万研究所表示,目前市场的投资风格正在“裂变”:如果把中国经济体视为一只股票,这只股票正在由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变。这也决定了市场的投资风格将从过去单纯的“成长为王”向价值和成长并重的“平行世界”转变。

  高盛表示,A股和H股存在潜在的差异:一是市场和板块的相关性:A股和H股市场回报之间较为相关(62%),但板块回报的相关性在17%到71%之间,表明投资者需要在H股自上而下的板块观点之外辅以对A股的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二是外国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在大部分亚洲股市都是回报的推动力,但在A股的特定板块中其影响可能受到限制,因为内地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占到交易量的82%,而其持股比重达57%。三是投资风格和主题:两地市场中,价值和成长主题此起彼落表现不一,但A股市场中规模仍然是主导因素。其中一些但不是所有风格都将趋同。四是市场盈利预测:市场预测数据有两组(IBES 和万得),因此对同一只股票采用不同的预测得出的投资结论差别很大。所以在解读个股市场预测数据时一定要尤为谨慎。五是A-H股估值差距:沪港通可能会加速估值趋同过程,但由于投资者的偏好和摩擦成本不同,该计划不大可能完全消除两市估值差距,H股折让股可能会成为估值差距收窄的主要推动力。

  国信证券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把握A股投资机会:一是关注A股高分红蓝筹的配置价值。过去两年中高分红收益率的公司在两地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港股走势要明显强于A股。从QFII的持股来看,对于大市值和高分红收益率的公司也有明显的偏好;二是关注具有稀缺性的消费龙头白马,如白酒、品牌中药等;三是从AH折价角度,一些估值较低的A股值得关注。国信证券称,综合重要性以及行业机会,他们推荐商贸纺服、医药、建筑、建材、地产、银行、家电、食品饮料和机械九个行业。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