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短期难以摆脱低位震荡格局

2015年08月07日 07: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周以来,市场跌宕起伏,周二市场出现力度较大的反弹后,周三冲高后遇10日均线后就受阻,周四市场又再次低开回到前期低位震荡。我们认为,这表明近期虽然有政策的呵护,市场稳定力量增强,但由于市场仍缺乏做多的信心,短期市场难以摆脱底部震荡格局。

  经历前期市场的大幅波动后,近期市场波动开始收窄,我们认为,以下因素促进了市场的稳定。

  第一,管理层近期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出台了系列政策强力抑制做空。如7月31日开盘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宣布,证监会对程序化交易进行核查,同时,对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定的24个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紧接着,交易所也纷纷对于异常交易的账户采取限制措施,截至目前,两市被限制交易的账户数量已经增加到34个;本周一,交易所深夜修改两融规则,将原来融券交易的T+0修改为T+1,这一融券规则的修改,主要是为了防止部分投资者利用融资融券业务变相进行日内回转交易,加大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影响市场稳定运行,随后,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齐鲁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大型券商都通过官方网站宣布暂停融券卖出交易,这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市场做空压力。

  第二,在政策强力维稳情况下,前期市场过于悲观的情绪也有所恢复。如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发布的月度调查报告显示,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正处于修复期。7月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9.6,环比上升6.0%,较上月明显回升,自2014年6月起已连续十四个月处于乐观区间。同时,看好大盘未来走势的投资者比例上升,投资者买入意愿也有所增强。

  尽管市场告别了今年以来最困难时期,但是经历大跌后,考虑到以下因素,市场短期还难具备走强的较强动力。

  第一,虽然市场剧烈去杠杆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仍有去杠杆的压力。如目前截至周三,两融资金余额已经降至1.3万亿元,相对于6月高点2.3万亿元明显回落,但按照成熟市场的规律,一般融资总量占市场总市值的2%比较合适,按照这一标准,A股融资余额为1万亿元左右比较健康,因此理性分析,目前融资余额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从而会一定程度影响市场。

  第二,尽管央行近期明确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下半年经济的走稳,以及物价上涨的因素开始凸显出来,包括猪肉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空间不足,如央行在近期工作会议中强调,下半年要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与上半年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无疑表明下半年政策将从宽货币到稳货币,即货币政策在偏宽松区间不变的背景下,更加趋于中性,这对于市场做多不利。

  第三,经济放缓的压力还在增大。如7月中采及财新PMI指数均出现回落,中采PMI回落至50%的临界点,其中生产及从业人员指标回落至2月以来最低值,新订单则回落至2012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回落至201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可见内外需求均出现明显恶化。财新制造业PMI更是由6月的49.4%大幅降至47.8%,为2013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反映了中小企业生产状况堪忧。

  第四,市场再融资将开启。随着市场逐渐稳定下来,前期暂停的再融资也将逐渐恢复。如近期消息称,本周五将开再融资发审会,以重点解决已经上过初审会的再融资项目。

  第五,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决策时机临近,大宗商品以及近期新兴市场都动荡加剧,香港的中资H股也将受到影响,考虑目前A+H股溢价仍较高,8月5日高达136%,这也会对于A股蓝筹股形成较大的压力,救市资金未来也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这些因素都导致目前市场的做多意愿不强,成交量近期也维持低位,而没有增量资金进入打破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市场也将难以形成持续的热点,真正带动市场走强,因此我们认为,市场短期还将在底部反复震荡,以消化做空因素,三季度3500-4000点也将成为市场震荡期间的常态。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