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融资“压哨球”成行情幕后“推手”

2016年07月25日 14: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今年1月底市场触底以来,市场每次向上突破往往伴随着融资买入热情的大幅提升,即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值超过10%,而正是融资屡屡投出的“压哨球”成为了市场突破的最大幕后“推手”,可谓是今年以来A股这场“比赛”当之无愧的“MVP”。然而在“七翻身”行情预期加持下,伴随着融资余额的不断升高,融资的“推力”似乎也陷入了“瓶颈”,融资热情“高烧不退”,上周融资买入额占A股的成交额再度推升至10%以上,但指数并未像此前几次迎来突破性行情,反而是陷入了高位整固,融资热情也因此有所消退。有市场人士指出,融资的“失利”一方面系两融自身“天花板”渐近的限制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市场存量格局下的“瓶颈”有关。

  融资屡投“压哨球”

  所有比赛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最后的决胜时刻,尤其是最后凭借“压哨球”绝杀获胜的队员更是会被球迷及队友视为“英雄”。而正如每年NBA常规赛结束后会评出当年最有价值球员奖(MVP)一样,如果从A股1月27日触底2638点反弹以来进行评选,有一个“英雄”似乎总在关键时刻默默的投出那枚“压哨”的绝杀球,进而成为A股反弹突破的“MVP”的话,这一称号非融资资金莫属。

  从2月以来的几个关键突破时点来看,3000点和10%成为了阶段突破的“关键词”。如今年3月21日,上证综指在触底反弹以来首度冲上3000点及60日均线位置,盘中一度以3028.32点创下1月13日以来的最高点。不仅如此,当日的融资买入额一举达到了947.06亿元,融资买入额占A股的成交额也因而达到了10.49%的高位。

  随后股指震荡回调再度重拾升势,在4月5日创下3057.33点和4月13日的年内高点3097.17点,而这两次“突破”背后也都有融资的“身影”。4月5日和4月13日,沪深两市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748.21亿元和848.10亿元,融资买入额占A股的成交额也分别达到了10.50%和10.31%。

  虽然在创下了阶段高点之后,股指再度步入震荡回落过程,股谚中的“五穷”也随之上演,期间融资活跃度明显回落,融资买入额占A股的成交额也降至了8%左右。但在5月31日,市场便在漫长的横盘整理后再度迎来“突破”,当日上证综指一举大涨3.34%,突破了跳空缺口和多条均线压制,以2917.14点再度逼近3000点关口。然而融资也并未“掉队”,在成交明显放量的情况下,融资依然以631.80亿元的买入额占到了当日成交额的10.02%。

  融资买入再一次突破10%则是到了7月4日,上证综指再度突破强势突破,冲高2992.50点的同时,融资买入额小幅下降至892.43亿元,却依然占到了A股成交额的10.14%。

  对应着这5次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超过10%,上证综指或多或少都迎来了“破局”的特征。如此高的吻合度充分说明了融资资金今年以来在市场行情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屡次成为了指数突破的幕后“推手”。

  3000点再战陷“瓶颈”

  正如篮球赛中“压哨球”并不会每每都是“绝杀三分球”一样,融资前5次的“压哨秀”很快也迎来了“瓶颈”,这也似乎告诉了投资者单一规则难以在市场中持续适用。

  进入七月之后,市场对于“七翻身”行情的期待极高,月初的不断上行似乎也在给“七翻身”的拥护者服下“定心丸”。但市场上行脚步近期再度“步履维艰”,涨势在7月4日之后出现放缓的迹象,7月8日更是出现低开低走的情况,于是7月12日,融资客再度“出手”,以879.82亿元的融资买入额占到了当日A股总成交的10.28%。市场也十分“给面”,在前一日冲高回落的基础上,7月12日沪深两市再度迎来普涨,上证综指因而一举冲上了3049.68点。

  与前几次“见好就收”不同,7月12日以来的6个交易日内,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就“高烧不退”,始终维持在10%以上,7月13日一度高达10.59%,市场也继续走高,盘中以3069.05点逼近4月中旬的高点位置。然而很快股指在3000点附近陷入了激烈争夺走势,连续收出五颗十字星的同时,股指重心也在不断下移,接连跌破了5日和10日均线位置。

  伴随着“久盘必跌”阴影的再度笼罩,融资资金的做多热情并未延续,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续4日发力但遇阻后,融资资金的“士气”也再度“枯竭”,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迅速回落至10%以下,7月20日和21日分别仅为9.36%和9.65%。

  尽管在3000点关前,融资的“推力”似乎遭遇了“瓶颈期”,但融资的“小跑进场”状态并未因此而打破。数据显示,至7月21日,两融余额升至了8862.76亿元,逼近8900亿元,创下了4月19日以来的新高。这也是连续第五周融资呈现出净买入状态,可见杠杆资金的活跃。

  “存量博弈”造“囚徒困境”

  作为活跃及杠杆资金的代表,融资资金的“嗅觉”一直是公认相对灵敏的,这从几年屡次能投出“压哨球”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此外,融资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其流向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近期融资资金的持续流入因而也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坚信“七翻身”行情的理由之一。

  但为什么进入7月融资便接连“失手”?上周市场陷入高位震荡后,盘中无论题材或热点上涨中量能都没有出现有效放大,可见持续的上涨并未吸引太多的场外资金入场。有市场人士更是指出:“近期市场盘中偶尔放量主要来源于场内资金中两融的增量,”此外,市场赚钱效应的缺位,以及大盘频繁的盘中跳水,更是诱发了不少获利盘和套牢盘的离场。可见融资“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状态对于市场表现推动作用十分有限,而且随着两融余额的增长,前期高点的逼近也成为了新的“存量”格局下的制约,进而造成了融资“进退两难”的“困境博弈”。

  申万宏源指出,通过场内保证金银证转账数据、新发偏股型基金销售数据等两个指标来看市场显然还在“存量博弈”的格局内,而反映存量资金仓位和杠杆的两融数据也接近前期高点,因此从资金面角度而言预计市场继续上涨空间有限。而且热点持续性及赚钱效应较差,场内资金仓位大幅提升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可操作性也进一步下降。

  广发证券表示,本次推动市场反弹的资金很多来自于5月为等待“最后一跌”而减仓的投资机构,由于等不到“最后一跌”因此反手加仓做多,这些资金其实是场内的存量资金,而在场外的资金并未真正进场。而且目前场内存量资金的行为模式普遍是“快进快出”和“追逐热点”,通过“赚快钱”的形式来逐渐填平年初以来的浮亏,因此市场出现热点快速轮动的现象和这类资金的行为也有一定关系。但是对场外的保险资金及银行委外资金这些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来说,这种热点快速轮动的市场特征使得其目前仍然选择在场外观望。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资金局面——虽然从总量上来看,能够投资于股市的资金确实很多,但是场内高风险偏好资金所主导的“热点快速轮动”,却反而使场外的低风险偏好资金迟迟不愿意进场,近期资金层面的困局在阻碍“热点”向“主线”的转换。记者 王威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