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证监会拟修减持规定 分析称节后A股或迎喘息机会

2017年05月27日 13: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广州日报讯 (文、表 全媒体记者杨欣)昨天A股整体进入休整。而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了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甚至出现不少清仓式减持,给市场增加了资金压力。

  中国证监会昨天盘后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将修改大股东减持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将修改相关管理规范。分析人士指出,不管初衷如何,产业资本减持往往会对市场造成一定“抽血”作用,监管层若能在公司业绩、减持方式等方面加以更严格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给节后的A股市场带来利好支撑。

  减持影响远大于增持

  一直以来,大股东减持在A股市场中被诟病。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不管大股东减持初衷如何,目前二级市场并没有能力承接大多数的大股东减持股份,其中还不包含国有股的减持,仅仅是这些次新股的减持“威胁”,已经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感到压力山大,今后如果有更多的新股大股东加入到减持队伍,二级市场的股价将出现进一步的下跌。

  有券商分析报告称,减持前半年平均涨幅最显著,减持后一个月对股价的影响最大。增持前一个月平均跌幅最显著,增持后三个月至半年股价的变动比较明显。但从整体看,增持对股价的影响远逊于减持。

  “从市值的角度看,流通市值越小则股东越倾向减持。流通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被减持的较少。同时市值越大,公司股东减持对股价的影响就越大,相对应的,市值越大,公司股东增持对股价的支撑也越大。”中银国际指出。

  事实上,减持的确成为近期市场疲软的一大因素之一。在近期大盘的持续调整过程中,中小创个股成为下跌“急先锋”,开尔新材在今年以来的跌幅更是让投资者大跌眼镜。据同花顺iFinD显示,以后复权形式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个股中累计跌幅最大的个股为开尔新材,截至5月25日收盘,开尔新材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高达59.65%。在5月24日,开尔新材盘中曾创出11.31元/股的今年以来价格新低。除了受业绩下滑影响之外,开尔新材实际控制人去年末的大手笔减持行为也被市场投资者认为对公司股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5月以来,前期涨幅不俗的白马股,如美的集团、老板电器和苏泊尔也频频遭遇产业资本减持,引发市场对于“抱团取暖”持续性的担忧。

  相关数据对比

  本报记者了解到,自4月中旬以来,A股大盘持续下行并最低跌破3100点,多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减持。同花顺数据显示,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了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在上述减持中,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

  而据有关机构统计,近七年来A股市场减持金额累计接近7000亿元,累计增持金额仅略超2000亿元,减持金额为增持的3倍有余。

  业内分析

  重要股东减持或成为2017股市风险点

  有市场人士认为,2017年股市的风险点绝非一个两个,但其中有一个风险点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的。那就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套现。

  实际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对于股市的杀伤力,在2016年初的时候,股市是曾经见识过的。当时股市一度因此而下跌。后来由于管理层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套现问题加以规范,所以这才使得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对股市的杀伤力有所缓解。不过,进入2016年下半年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压力又得以抬头,特别是重要股东的快速减持、清仓式减持,给予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以较大的压力。

  5月26日,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是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部分。上市公司减持的相关规定目前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此,证监会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总结评估。近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证监会将修改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将修改相关管理规范。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业界普遍呼吁管理层对减持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比如,规定业绩亏损公司的重要股东,在公司业绩没有实现扭亏之前,不得减持公司股权,避免重要股东通过卖出股权来转嫁风险。又如,规定控股股东的持股降至或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时,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一次性转让给有意接手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企业法人或机构投资者,避免公司沦为无主公司。此外,除了变改公司控股股东外,重要股东每连续三个月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大宗交易系统以及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以防止重要股东快速减持、清仓式减持。

【编辑:孙静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