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聚焦权威政策 探究投资真谛
2014年6月 第 07期

中信证券陷“泄密门”
        风波揭开券商业乱象

   在监管部门严打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之时,中信证券研究员张明芳“泄密门”的出现在整个投资界引起轩然大波,也使得研究员传递内幕消息利益链条得以显露。然而这只是券商乱象的冰山一角,乌龙指、老鼠仓、低佣金恶性竞争、违规承销、研报动机不纯等问题也频遭诟病。

  • 内幕泄露祸起微信 中信证券张明芳遭停职调查
  • 6月6日,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在其微信群发布了丽珠集团即将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消息。消息一出,众多基金经理纷纷退群并截屏转发。不过,张明芳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称,有关丽珠集团的微信确实失误,今后会注意慎用微信这类非正式交流工具。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所负责人称,“张明芳的行为完全不像是个金牌分析师,更像一个入行新人。” [详细]
  • 券商研究员泄密已是业内“公开秘密”
  • 事实上,卖方分析师可谓是信息传递链条的中转站,通过短信、微信等非正式方式向买方机构发送未公开内容、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几乎成为业内的“潜规则”。除此之外,通过联合调研、路演、私下小范围当面勾兑等方式进行“泄密”则更为隐蔽。“如果信息不能先人一步,哪来的新财富买方投票和分仓收入?”某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本次曝出的“泄密”门,针对券商分析师这一群体,近两年先后爆出的有中国宝安、攀钢钒钛及重庆啤酒等一系列的“研报门”事件,共同点为偏重探听消息、捕捉题材等以夺取眼球的研报。这不禁令人思考其中原因。
20%盈利提成是行业惯例

 不过,比起研究员向机构提供内幕信息,投资与研究“双线作战”对研究员的公信力损伤更大。多家机构人士证实,在很多知名的研究员背后,往往暗藏着巨大的资金圈子。有些圈子的资金有优先获取研究员内幕信息和研究报告的权利,有些圈子资金则直接为研究员控制。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利益,20%的盈利提成是行业惯例。[详细]


  • 光大证券唱空伊利被吐槽
  • 6月1日,光大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未来6个月目标价跌幅将超33%,看空伊利至22.7元。受此影响,3日伊利股份大跌7.75%,当日市值蒸发达53.65亿元。“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券商研报已慢慢变质。”著名财经评论家侯宁表示,研究报告注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有20%的报告比较实在,具有投资的参考价值,剩下80%都是添油加醋,推演的逻辑非常不严谨。
  • 券商承销违规被罚 海际大和伤最重
  • 年初,证监会组织对新股发行承销过程进行检查,在我武生物、良信电器、炬华科技、天保重装、慈铭体检、天赐材料等6家新股项目发行承销过程中,存多项等违规行为。5月23日,沉浮10年一向寂寂无名的合资券商海际大和,被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同时提及的还有海通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及上市公司,原委是这公司在新股发行承销中违规,证监会将违规的机构和个人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其中对海际大和惩罚最重。[详细]
  • 零佣金战是自救还是自杀?
  •  一边是国金联手腾讯打出万二佣金旗帜,一边是华泰推出万三,更有德邦证券紧急暂缓“万二”开户,并层层报备。一时间,行业内硝烟四起,各路“诸侯”均惴惴不安。券商力推“零佣金”底气何在,会不会颠覆经纪业务,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断臂求生,还是创造新盈利模式,开启新商业模式的冒险……[详细]
过去一年中,证监会稽查执法与投资者保护并重,取得了巨大进步。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证监会主席肖钢因此也有了“肖铁锤”的称号。肖刚指出,稽查执法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对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照法律法规予以严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什么机构、什么人,违法必惩,违规必究。
  • 光大证券因乌龙指被诉内幕交易 遭索赔超500万
  • 继本6月9日首批37件“光大乌龙指”民事索赔案交换证据后,10日,第二批16件“光大乌龙指”民事索赔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交换。据计算,目前总计53位投资者共索赔约520万。去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因套利交易误操作,大量买入股票,造成当天A股瞬时大涨。随后光大证券又在未公告的情况下,通过反向在ETF和期货市场中套利以减少损失。此操作随后被证监会认定为内幕交易。法庭曾询问过光大证券是否愿意庭外和解,光大证券方面态度很强烈地明确拒绝了。[详细]
  • 劵商理财一哥王劲松受审 涉嫌老鼠仓获利157万
  • 昔日“劵商理财业绩一哥”王劲松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6月10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王劲松此前担任东海证券资管分公司副总经理、东风5号资管产品投资主办人期间,涉嫌通过母亲证券账户买卖61只股票与东风5号股票交易记录存在趋同,涉案交易金额达1483万余元,涉嫌非法盈利157万余元。[详细]
  • “捕鼠”风暴持续高压 分析师“听风声”尴尬避险
  • “捕鼠”风暴已经从基金圈刮向了证券公司,有券商短短数周内接连召集分析师突击开会强调风险,有资深分析师认为,这一轮风暴的紧张程度之高已经超过了其职业生涯的其他非常时刻。面对这样的高压,尽管未有分析师的“罪状”被坐实,但行业已经一片风声鹤唳。“近期感觉风声越来越紧,恐怕以后有案子就查要变成常态了。”一家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分析认为,“监管部门连续查了多个大案子,万福生科、光大8•16乌龙指事件,件件都罚得很重,市场震慑作用很明显,老鼠仓和内幕交易案子会被持续重查应该不出意外”。[详细]
  值得警醒的是,张明芳事件只是目前资本市场欠缺规范的一个缩影,泄密事件等违规违法行为在A股市场已是见怪不怪。好在自去年以来,围绕资本市场的监管日趋收紧,“捕鼠风暴”愈演愈烈,风暴眼已经从基金圈刮向了证券、保险、私募等多个领域。光是捕鼠监管肯定远远不够,如何健全制度建设堵上券商业监管漏洞,对管理层来说还任重道远。
策划:陈鸿燕
设计:陈光华
技术:李伟伟
E-mail:finance@chinanews.com
编辑部:010-57478252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