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行脚:留住“眷村”(图)

2011年01月14日 10: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眷村外墙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邓丽君、林青霞、龙应台、杨德昌、胡志强、朱立伦……这些台湾文化、政坛的明星们有一段共同的经历:都曾经是“眷村”的小孩儿。

  “眷村”,1949年大陆迁台人家的临时聚居区,木板隔间,竹篱围墙,全台曾有800多处之多,本来是短期应急所建,没想到孩子在此成人,父母在此白头。上世纪70年代起,富裕起来的台湾社会大规模的城市改建,村级标准的“眷村”陆续被推倒,陋室寒窗、泥墙窄巷被方便舒适的现代化公寓取代。

  一切顺理成章,因为“眷村”不是天堂。但当“眷村”渐行渐远,在台北、高雄这样的大城市几近“孤本”的时候,2008年,从“眷村”走出来的王伟忠创作的再现“眷村”生活的电视剧《光阴的故事》红遍台北,同样题材的话剧《宝岛一村》甚至红到了大陆。

  因此,人们重新打量“眷村”,思考她的魅力所在。原来,破旧的村舍不是推倒而后快的废物,她是一座博物馆,活生生地诉说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展示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凝结着百万人的生活记忆。中华传统文化从“眷村”向全台辐射,五湖四海的移民给台湾注入了活力,很多孩子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台湾的骄傲。

  所以,人们惊觉那些旧房破村里深藏着一座心灵的花园,不再理直气壮地把推土机开进去。被列为“违建”的台北“眷村”“宝藏岩”一夜之间成为“历史建筑”,并得到游客的青睐。“眷村”真应该感谢自己的孩子王伟忠,他创作的戏剧留住了最后的“眷村”,也留下了一笔文化资产。

  有票房的电视剧、舞台剧可以不插科打诨、不光怪陆离,可以开掘出往事的新价值和现代人最初的人生梦想。“眷村”成就了王伟忠,也应该给很多以为“没文化就是有票房”的影视制作人提个醒。(陈晓星)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