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老街“剥皮寮”成台北新地标:时光打磨旧日风华

2011年02月10日 11: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时光打磨的旧日风华

  2010年底,台湾本土片《艋舺》的电影场景进行了拆除,这引来众多游客前往参观。《艋舺》中的场景主要是剥皮寮老街,它重现了台北万华地区百年前的历史景观。

  剥皮寮,位于万华区广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围之街廓。早在清代,我国台湾南、中、北部有三大繁华城镇,即所谓“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指的是台南府,“二鹿”说的是罗大佑曾歌唱过的鹿港小镇,“三艋舺”便是万华区的老地名。如今,老艋舺的风貌伴着岁月的流逝大多不见了,只有这条有着怪怪名字的街道还依稀可见艋舺时代的韵味。

  随着《艋舺》暴红,剥皮寮老街内的电影场景,像是小面摊、钟表行、美发店,或是老街墙上的海报、招牌等,全都成为影迷们朝圣的观光景点之一,甚至还有粉丝包游览车北上,特地到剥皮寮瞧瞧。而根据台北文化局的统计,2010年,从2月初到10月底,单是电影中黑道大哥Geta家的参观人数,就达373474人,在这期间更有12个电影摄制组在剥皮寮借景拍摄,创下了近12亿元台币的商机。

  剥皮寮不仅听起来异样,来历也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清朝时期由福州商船运进杉木,在此剥去树皮而得名。清嘉庆四年(1799年),初见此地名为“福皮寮”。清道光年间直至清末,老街被称为“福地寮街”。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则称为“北皮寮街”,由于北皮寮的闽南话发音与剥皮寮相近,二战后才出现俗称的“剥皮寮”。

  剥皮寮街道不长,仅三四百米,宽约3米,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和深褐的木门、木窗。这里既有清代街屋、精致日式洋房,还有闽洋融合混搭的骑廊建筑。诸如茶馆、表店、私塾、米铺、浴室、理发店、照相馆、旅馆、医院、报馆等店铺一应俱全,有不少是老字号,像长寿号茶桌仔、秀英茶室、日祥旅社、宋协兴米号、怀安医院、太阳制本所等。1996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故事片《恋恋风尘》就在剥皮寮“太阳制本所”取景,诗意镜头、写意风格,惊鸿一瞥地留住剥皮寮的风华。如今,时光的打磨使这些建筑斑驳颓然,一派古旧气息。置身于此,恍如隔世。

  老街自然少不了故事。街道中间原有座私塾,一侧的墙壁上写着这样的话:“犹得敲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拨蒙密兮见窗,行敲斜兮得路。”戊戌变法后,章太炎遭清廷通缉南渡台湾后,在这里避难居住,度过短暂的时光,并在此写过十几篇文章。而上述文字则是章太炎抄录自南北朝时期庾信的《小园赋》。老街因此与这位国学大师结缘。

  台北地方史研究者说,剥皮寮老街得以保存可以说是阴差阳错。剥皮寮紧挨着在当地十分有名的老松小学,早在1945年,政府就将剥皮寮列为校舍预定地。1988年,台北市政当局进行剥皮寮土地征收,直到1999年6月16日,剥皮寮才进行清空,住户迁离。因为当局行动迟缓,让台北文史工作者有机会呼吁政府保存剥皮寮老街,最终推动了剥皮寮古街历史风貌维护计划的实施。2003年8月,台北市教育当局成立剥皮寮古迹保护再利用经营团队——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并从2004年开始,斥资3.4亿元新台币,将这里整旧如旧,建设成历史文化街区。2009年8月,剥皮寮老街整修工程竣工。

  从古老到现代的文化创意

  在这条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赋予很多新意的老街上,“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无疑成为最耀眼的一抹亮色。中心内利用改造后的老房舍,设有教育空间、展示空间、公共服务空间、行政空间和收藏空间。仅教育空间里,就有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陈列及游戏设施,如老民宅、老课堂、老教具、老课本、人力车、老收音机等,供儿童们在玩乐中了解老街的过去。笔者来时就看到不少来来去去的小学生乃至托儿所孩童,在老师或家长的引领下津津有味地参观。

  老街上一些老旅社、老照相馆、老西药店、老餐馆、老杂货店还是过往的铺面,当年门上的牌匾、墙上的广告虽已褪色却依稀可见。尽管大多已不经营,只是复原陈列,留给人们的依然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些时尚男女更是将这里作为拍摄婚纱和艺术照的外景地,把老迈的街区装点得新意盎然。

  这里的经营团队利用这些展示空间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老街开街时举办了“古街文化节”,集中展现了那些隐没在蜿蜒巷弄的传统人文及景观变迁,透过艺术文化展演、主题讲座、艺术导览培训等教育活动,活跃了老街。2010年9月,剥皮寮老街修复开放一周年,经营团队又推出艋舺兴百工起“福虎生丰 开工大吉”特展,展示台湾老品牌区、产业区与工艺区,将百年传统的铸字工艺、金银楼、传统饼铺、纸糊店、香铺等传统文化一一再现。“翻开老相簿——剥皮寮影像记忆展”则更勾起了老街上老住户的难忘记忆。此外,这里举行的“混搭——台北当代艺术展”等,也都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借助电影《艋舺》,剥皮寮更成为老台北、老艋舺的历史缩影和文化地标,以及当下台北时尚文化创意园区。

  今天的台湾,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老街区被当做传家宝收藏、保护和利用起来,从而成为台湾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风潮。剥皮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在台湾,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创意园区还有很多,像台湾南部的高雄港将码头上废弃的仓库、厂房改作展览馆和画廊;在鹿港、宜兰,也都有些类似的好去处,让你去追忆和凭吊台湾的旧日时光。(牛国栋)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