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观察:过世50年 胡适在台湾渐被遗忘(图)

2012年08月24日 09: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台湾观察:过世50年胡适在台湾渐被遗忘(图)
位于台北南港的胡适墓园。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962年3月2日的台北,胡适出殡当天,沿途有30多万人为其执绋送行,其中有达官政要、学界名流,也有跟他素昧平生的岛内平民百姓。据说,胡适遗孀江冬秀目睹这样的场面,很感慨地用正宗的安徽腔对儿子胡祖望说:“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哟!”

  胡适和台湾结缘甚早。早在1893年,仅有两三岁的他就因为父亲胡传在台任职的关系,随母来台。其后中日甲午之战爆发,胡传拒奉光绪皇帝割让台湾的诏书,但最后仍然不得不含恨内渡,客死厦门。父子两人,都和台湾有纠结不清的联系,不知这是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1959年,台北街头一位卖芝麻烤饼的老人袁瓞弄不懂美国的民主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有何不同,写信向胡适求教。胡适用公开信作答,极为乐观和欢欣。他请袁瓞到南港的中研院做客,不仅送书给他,还交流心得说:“社会的改造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只能有零售,不能有批发……许多人做事,目的热,方法盲,我们过去有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也是犯了有抱负而没有方法的毛病。”胡适与卖饼小商贩的这段佳话,诠释了为何“我的朋友”成为他的代称。

  今年2月23日,胡适过世50周年的前一天,号称“台独教父”的彭明敏一个人悄悄地来到胡适墓园,献花拜祭这位他心目中“亮风慈祥的长者”,缅怀他的助人之道。原来彭明敏早年欲从台大赴海外进修,但学费和生活费没有着落,不得已只好求助于胡适。胡适复信说,已找到一位匿名人士,愿资助他完成学业。

  这件事,直到1962年2月24日胡适猝逝当晚,匆匆赶到中研院的彭明敏才从台大校长钱思亮那里得知,匿名人士不是别人,正是胡适本人。而胡家清点遗物时,发现除了书籍、文稿、信件等等,胡适生前留下的全部财产只有135美元。胡适或许没有料到,他资助的彭明敏学的是国际公法,然后用以论证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当时极备哀荣的胡适,现在却无比寂寞。“胡适之”三个字在台湾,渐渐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名字,台湾近半世纪来研究或书写胡适的人,不外李敖、唐德刚、余英时与张忠栋等少数几个知识分子。南港胡适墓园长年冷清寂寥不见人影,偶尔有人到墓园一访,多数却是来自大陆的瞻拜者,如学者季羡林,作家叶永烈,官员像文化部部长蔡武等人,他们都曾站在胡适墓前,看过杨英风雕塑的那尊胡适铜像,也读过毛子水写的那篇简短的墓志铭。

  历史发展总是波诡云谲。但如毛子水所言,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那些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将永远存在。

  1999年,季羡林访台湾后写了一篇文章《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我站在那里,蓦抬头,适之先生那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突然显现在眼前,50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

  万世千秋百岁身,流光水逝最伤神。鱼龙寂寞空南港,今我来兮独对君。胡适过世50周年的后一天,笔者冒雨来到胡适晚年生活过的南港故居。故居门口是绿油油的草坪,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穿过玻璃天井,把伞放在门口。门后面,晚年胡适慈祥的面容和温暖的目光在注视着你。王大可文/图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