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载“打拼” “水饺阿德”大陆创业传奇

2012年12月20日 09: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祖国山川秀丽,我心向往之,可却想不到自己长大后真的会到祖国大陆来创业,而且一来就是20多年。”台商叶惠德近日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让很多台湾人同样“想不到”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水饺、汤圆居然能在大陆做成大买卖,当年在高雄靠包水饺起家的“水饺阿德”一转眼成了大陆台商的“大家长”,出任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台协会长。

  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当时,叶惠德已是高雄有名的出口冷冻食品企业主,被当地人昵称为“阿德”。大学毕业后,叶惠德没有从事所学的IT专业,而是与妻子李清燕从手工水饺做起,短短10年就开设了两家冷冻食品加工厂,并经营大宗出口生意。

  开放探亲打破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也让叶惠德对大陆从“神往”变成“前往”。

  “虽然没有探亲的理由,但我真想去看看。1988年第一次踏足大陆,我转了几个弯,从台北先到香港,再到澳门,再从拱北口岸进入广东,在广州参加了广交会。”叶惠德回忆说。

  1991年,叶惠德在大陆南北十多个城市转了一圈,终于决定“登陆”,地点选在上海。“那时要来大陆投资,家里父母亲都担心、都反对,谁敢说对岸没有一点风险,毕竟会有各种不可测的东西。”他回忆说。

  在两岸尚未通商的年代,叶惠德选择从第三地中转投资。“我首期带到大陆的330万美金,在那时也算‘天文数字’了,而且台湾还有人怀疑‘在上海做水饺能赚吗’。”

  叶惠德不仅将台湾风味的水饺带到上海进行技术改良,还将一整套先进的冷冻食品生产、包装、物流产业链引进大陆。他创办的龙凤食品公司一度成为大陆冷冻速食行业的人才训练营。

  “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汤圆……”上世纪90年代,“龙凤”品牌成为最早登上大陆电视台的台商广告之一。大陆庞大的市场,为台商提供了驰骋的广阔天地。“龙凤”在大陆的生产基地很快拓展到天津、成都等地。

  “水饺阿德”的成功故事,是大陆台商的一个缩影。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7万个,台商实际投资金额565.3亿美元。尽管也有投资失败的案例,但大多数台资企业在大陆做大、做强,有的甚至是起死回生。

  常居大陆的百万台商、台干及其眷属最殷切的期盼,就是往来两岸能更加便利。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台商返乡过年之路走得更加顺遂。

  在蒋孝严等台湾民意代表和叶惠德等大陆台商的积极奔走下,两岸首次春节包机终于2003年1月首航。

  叶惠德时任上海市台协第二任会长。此番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指着办公室墙上一幅泛黄的相片说:“那时我特意自己掏钱买了来回机票,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商春节包机。”

  照片上的叶惠德风华正茂,而今却已两鬓微白。他说:“两岸包机商谈进展缓慢,直到2008年12月15日,真正的两岸直航才实现。从慢到快,很多台商协会的干部都熬白了头发。”

  连任两届上海市台协会长后,叶惠德于2006年卸任,今年又再度出任会长。最近,他正为2013年台商春节返乡的行程操心。“这一次和十年前大不相同,我们希望能分流长三角地区的台胞,让大家都能就近登机回家,而且机票价格更优惠些。”

  回首自己在大陆的廿载“打拼”,叶惠德感慨万千。他说:“时过境迁,现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协商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但要坚持继续往前走。每一步都需要两岸的智慧,也不可缺少每一个台协干部的努力。”(记者 许晓青 潘清)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