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陆争取台湾民心新布局 澄清两岸关系五大疑虑

2014年06月30日 0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6月27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右五)来到高雄佛光山,拜会星云大师时,他许了个愿,希望两岸以亲情与智慧化解心结,大家携手为两岸同胞的福祉和明天付出努力。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6月27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来到高雄市杉林区参访果园。在园地里,张志军在果园主人指导下尝试了木瓜采摘。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摄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官志雄 杜静)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的首次台湾之行已然写下句点。他的身影离台,影响却未止。纵观此访,显示大陆方面倾听台湾民意、争取台湾民心展开新布局,也澄清了对两岸关系的五大疑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大陆相信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强调要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并为此做了长期的努力。

  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大陆一直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为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谋福祉。此次张志军访台,实地了解台湾民意,倾听民声,直接回应民众的关切,实际上是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这种基层“走透透”、接地气的做法,可以使政策更加贴近民意,更好地回应民众的期待。

  台湾社会具有多元声音,岛内外一些人对两岸关系发展还存有疑虑。这其实是大陆倾听台湾民意、争取台湾民心的“必答题”。面对疑虑,大陆方面通过张志军台湾之行,交出了答卷。

  疑虑一:反服贸后的两岸关系会否摇摆不前?

  今年3、4月份,台湾岛内部分学生发起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活动,给两岸关系与交流合作带来新课题。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至今在台迟未生效。一些人不免担心,两岸关系今后会否摇摆不前。

  张志军访台期间多次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没有改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也达成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多项共识。

  朱卫东对中新网记者说,张志军在台湾反服贸运动后,还如期访台并取得丰硕成果,表明两岸双方还是希望要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此行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进一步展现大陆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信心与诚意。

  上海台湾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倪永杰认为,虽然服贸协议受阻,但大部分已有共识的议题都可以往前推进,比如对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进行共同研究等等,双方态度积极,应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疑虑二:大陆官员与台“亲密接触”只走“高端路线”?

  据台媒报道,一些台湾民众存有大陆官员到台湾“只跟党政要员、巨贾富商交流”的“刻板印象”。然而,张志军此次访台是对这种印象的扭转。他不入台北名流汇聚之地,而访其他多个县市,接触社区居民、老人、青年学生、农渔民、少数民族等基层民众。

  朱卫东评价说,此次参访是一次全方位的沟通对话和增进互信之旅。面对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多元声音,张志军都听到了,也听进去了。大陆会一如既往地按照 “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推行两岸和平发展路线,不急不躁,稳中求进,不断夯实各项基础,更加细致细腻地加强对台工作。

  倪永杰表示,此次张志军接触面比较广,与基层民众深度互动,真诚交流,访民情、探民心。张志军“做了很多功课”,在各个场合、面对各种情况应对自如。特别是与台湾基层民众零距离接触,感情真挚流露。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教授刘红对中新网记者说,张志军此行效果非常好,这就真正落实对台工作重点的用意所在。台媒说“搏感情”,与台湾老百姓“搏感情”尤为需要。

  疑虑三:两岸关系红利 台湾基层民众能否更多分享?

  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茶叙时表示,下一步要把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二次正式会面共识落实好,让这些成果真正显示出来,惠及两岸同胞。

  朱卫东认为,张志军广泛接触台湾不同阶层、地域、族群、年龄、党派的各方人士,有助于大陆更加全面把握台湾社情民意,从而制定出更加贴近台湾社会民众需要的对台政策措施,使政策的落实更有针对性和实质效果,让两岸关系的和平红利、经济红利等可以更好地惠及台湾社会基层的普罗大众。

  倪永杰表示,两岸双方应该规划和促进更好的政策,满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烈的需求。使台湾民众更好分享两岸关系红利,将自己前途命运和两岸关系发展联系起来。直接、迅速面对民意,政策设计可更周全,政策执行可更到位。

  疑虑四:两岸之间走近 台湾同胞是否将“失去自我”?

  台湾岛内外一些人士,对两岸走近抱有疑虑。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即声言,若“依赖大陆太深”,会让台湾“变得脆弱”。这种焦虑是否必要呢?

  今年上半年以来,大陆领导人多次提到,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张志军会见高雄市长陈菊时,再次表达了这一立场。

  朱卫东认为,大陆对台政策“求一个中国之大同”,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对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同时也可以“存两制之大异”,也就是尊重台湾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近期大陆领导人的政策宣示,实际上与既有的对台政策一脉相承。刘红也认为,这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根本所在。

  倪永杰说,面对两岸差异,反映了大陆方面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有面对差异,政策、理念才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才具备有效性。

  疑虑五:两岸关系进程 是否只是台湾个别党派“垄断”?

  张志军与高雄市长陈菊会面时表示,欢迎台湾各界不论地域、党派、宗教的人士,都能参与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

  陈菊事后认为,两岸交流不再被国民党“垄断”。对于“垄断”之说,多位专家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朱卫东说,坦率地讲,民共党际交流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民进党一直不放弃“台独”立场,顽固坚持“台独”党纲,自设了阻碍两党交流的高门槛。民共之间要实现关系正常化,首先要寻求共识、建立政治互信,民进党应努力推动“冻独”直至“弃独”。当然,大陆一直欢迎岛内任何党派、人士积极参与两岸和平发展,也从不排斥同民进党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进行接触交流,现在球在蔡英文和民进党的脚下。

  倪永杰说,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有的党派、人士参与两岸关系事业比较早、比较深,积极支持发展两岸关系,有的则反对和干扰两岸关系,这是历史的选择,台湾有的党派选错了方向。(完)

【编辑:王永吉】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