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闽台区域合作“双城记” 自贸区建设添新动力

2015年01月06日 12: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福州1月6日电 (记者 罗钦文)福建的厦门,台湾的高雄。分处台湾海峡两岸的两个城市,上演了跨越海峡“牵手”17年余的“双城记”。

  追溯这个“双城记”的过往,有关专家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福建自贸区建设将为续写“双城记”的精彩故事增添新动力,加快推进闽台区域合作。

  厦门与高雄的“双城记”故事始于1997年。当年4月,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从厦门港出发进入高雄港“境外航运中心”。从此,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翻开崭新一页,走过11年半的厦门港和高雄港间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为高雄港带来外贸中转集装箱314.28万标箱。

  两岸“大三通”实现后,这个“双城记”故事又有了新发展:2008年12月15日,厦门与高雄两港之间海上货运直航开启;2009年4月22日,厦门与台湾海上客运直航开通;2013年9月30日,厦门至高雄海上客滚班轮航线开通。厦门港也与台湾港务公司签约,在港口、航运、物流、信息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对于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平台主任李非形象地称之为“拿到了糖果”,“自贸区建设将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更将指向两岸直接往来的便利化,把厦门打造成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

  从厦门与高雄海上通航的“双城记”起步,两岸金融中心、两岸贸易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等在厦门加快建设,推进闽台区域合作。目前,一批台湾金融机构入驻两岸金融中心,厦门启动海峡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新台币兑换业务居大陆城市首位。

  来自福建省工商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台商入闽投资持续回升,台资企业新设数大幅增长。其中,厦门、平潭新设台资企业户数占福建新设台资企业户数七成多,彰显两地对台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

  如今,以对台为最大特色的福建自贸区获批,为推进闽台区域合作营造新优势、开创新机遇、提供新动力。台湾国政基金会科技经济组副研究员谭瑾瑜认为,福建自贸区除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内容的先行先试之外,还需积极寻求两岸自贸区合作的可能性。

  深化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对接合作,已经提上日程。2014年7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率团访台,即首抵高雄重点考察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学习、借鉴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做法、经验,推进福建自贸区建设。

  福建自贸区包括平潭、福州、厦门三大片区,面积达118.04平方公里。在海峡对岸,台湾大力推动“六海一空一园区”(即台北港、基隆港、苏澳港、台中港、安平港、高雄港等6个港口以及一个桃园航空城自由贸易港区、一个屏东农业生技园区)自由经济示范区进程。

  尤权强调,要深化与台湾自经区对接,加快健全完善高效精准的两岸物流体系,推动石化、电子信息、金融、电子商务、医疗教育等一批项目对接落地;服务业对台开放争取先行一步,取得先行优势。

  在福建自贸区建设中,以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开启闽台两地间“自由贸易园区”与“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对接与合作被看好。谭瑾瑜认为,服务业将是福建自贸区今后的一大优势。“从大陆第二波自贸区的开放内容中可以看到,除制造业之外,对服务业的开放是重点。”(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