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设立自贸区 台湾业界有三盼

2015年02月10日 14: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日前,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福州举行,来自台湾的业界人士各抒己见、畅谈心声——

  环海峡经济圈推进产业对接

  “闽台之间其实是‘环海峡经济合作圈’,在这样的概念框架下,福建自贸区在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的同时,还要结合福建的地方特点,主打‘海峡牌’,建立环台湾海峡产业群。”台湾全球运筹协会秘书长王亮认为,虽然服贸协议至今还“卡”在台湾立法机构,货贸协议两岸尚未签妥,但闽台可以利用自贸区进行产业对接,打破这种僵局。

  王亮举例,如一项高新科技产品可以在台湾进行设计、研发,然后到福建自贸区制造生产;或者从全球进口原料,在岛内加工到一定程度后,再转至福建自贸区制造成品,最后销往大陆或出口国际市场。这不仅符合“中国制造”的原产地规则,能够享受零关税待遇,同时福建招商引资也可取得新突破,带动当地人流、物流和金流的流动。

  台湾京扬物流公司董事长游文相认为,自贸区在税制上独具优势,有利于推动核心企业群的出现,台湾若能借用自贸区的平台进行对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台湾目前汽配主

  件发展迅速,近几年来在GPS导航系统、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都具有国际水平,而福建已形成福州、厦门、龙岩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若能建立两港一中心,即台中港—福清江阴港—福建两岸汽配零件发货中心,不但能够有力推进两岸汽配产业的对接,也将繁荣两岸港口经济。

  优化政策环境突破发展瓶颈

  “这几年,台湾进步得太慢,GDP虽然是以每年约3%的速度在增长,但是薪资已经16年没有调涨。台湾年轻人只能追求‘小确幸’,没有了人生方向。”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建甫表示,台湾年轻人最感兴趣的是服务业,并且有无限创意,如果福建自贸区能注重这一方面的发展,将抓住台湾年轻人的心,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创业平台,也将促进福建服务产业发展,这对两岸发展都大有裨益。

  台湾在文创领域有丰富的经验,称文创为制造业服务化。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告诉记者,遗憾的是,超过90%的台湾优

  质文创人员还没有进军大陆,其核心问题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够完善。此外,目前在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方面,台湾文创产品还无法被视作“内版”,受到外资配额限制,而由于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产品通过审批上映时,已无利可图,制约了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福建自贸区若能在知识产权保护、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先行一步,必将抢得发展先机。”李永萍说。

  台湾的医疗水平先进,但由于医疗资源过剩,外迁大陆的意愿强烈。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理事长黄松雄告诉记者,自贸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这对台湾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按照相关规定,境外医师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业务不能超过一年期限,这些条例的突破或理顺,是台湾医疗资源能否落地的关键。

  加大制度创新拓宽合作领域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着力点。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孟俊长期研究两岸经贸体制,对这一问题尤为关注。他表示,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等多采用高度授

  权的法人制度,福建自贸区也可以尝试建立类似制度,在这个框架下,双方以法人身份谈判、签约等将更有利于融合和管理。

  以台湾电机电子公会为代表的第三方评鉴机构,在台商投资大陆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刘孟俊建议,未来两岸可以联合建立一个投资贸易促进机构,每年对两方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相互学习、良性竞争。

  王亮则提出“前推后移”的创新性检验检疫通关办法。他表示,在环台湾海峡经济合作的概念下,未来闽台可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保税区,检验检疫不需要严格遵循国际上的做法,建议“前推后移”。“前推”指检验在大陆认可的台湾第三方完成,“后移”指产品在进入福建后进入抽样检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产品通关速度。

  在金融方面,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秘书长廖灿昌建议,对两岸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适当提高台资的控股份额;缩短台资银行在自贸区范围内,同省异地设立第二家分行的间隔周期等。“如能放宽管制,简化审批流程,相信将大大加快台湾金融业西进福建自贸区的速度。”廖灿昌说。(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台办联合报道)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